你知道沼氣發電至少養2000頭豬才夠嗎?政策、資源難分配 公民電廠前途崎嶇

《電業法》雖完成修法,但在全台設置太陽能板的同時,由社區自發性組成的公民電廠,除了台東卑南的達魯瑪克部落外,目前仍付之闕如。(資料照,取自台電官網)

《電業法》修法今年初好不容易完成第一階段修法,但在全台河川地、埤塘、濕地、地層下陷區域競相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同時,由社區自發性組成的公民電廠,除了台東卑南的達魯瑪克部落外,目前仍付之闕如,各縣市的綠電專區雖然強調全民入股,但籌組過程仍然不脫「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民進黨立委23日在立院質詢農委會時,都對台灣過去幾年農村發展太陽能光電,未能發展出像日本一樣具公民電廠精神的「農電共生」模式,感到非常氣餒。

過去長期反對六輕污染的《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主編吳松霖,最近在雲林籌組雲林綠能合作社工作坊,希望能夠由雲林在地居民,籌組公民電廠,「擺脫六輕經濟殖民」的現狀,並且透過在地生活環境的改善,創造青年返鄉就業的新動力。濁水溪的對岸,彰化「台西村綠能社區促進會」,在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的支持下,過去一段時間,也在積極爭取公民電廠的設置。

地方公民團體背景各異 政府分配資源「常不知道要給誰」

從實踐分散式電網的角度,公民電廠在台灣推動綠電過程,理論上應該是政府應該積極鼓勵的項目,但實際上,政府在推動綠電過程,不僅中央缺乏公民電廠輔導窗口,地方政府面對不同背景的公民團體,常常不知道該把資源分給誰,結果導致台灣的公民電廠籌備,最後只能仰賴個別廠商的捐獻。

農業發展條例修訂後大開後門,讓許多妖魔鬼怪進入鄉村,政府怎麼也要將農地一塊塊守護下來(吳佳玲攝)
民進黨立委質詢農委會時,都對台灣農村未能發展出像日本一樣的「農電共生」模式感到非常氣餒。(資料照,吳佳玲攝)

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彰化環盟推動的公民電廠為例,環保團體多次向能源局反映,希望能夠獲得政府政策補助,但能源局方面忌憚地方派系勢力反彈,不敢明目張膽地給補助,立委陳曼麗助理陳秉亨表示,該案最後該計畫是靠天泰能源公司贊助3瓩太陽能發電設備給王爺廟使用。

陳秉亨表示,台灣公民電廠推動主要困難,在於屋頂太陽能板的設置建築物,必須登記所有權,否則將視為違建,以達魯瑪克為例,當地部落居民住宅,根本都沒有登記產權,當初是靠當地教會提供屋頂,以及太陽能系統設備商提供太陽能板,才能順利完成公民電廠的設置。

設置太陽能可創省荷包,又有收入。(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台灣屋頂太陽能板的設置建築物,必須登記所有權,否則將視為違建。(資料照,取自苗栗縣政府網站)

「類似達魯瑪克的部落後多,原民部落發展公民電廠,最缺的就是資金,原民會與其把錢花在沒有用的景觀工程,還不如拿錢補助部落設置公民電廠。」

離岸工程20億美元、沼氣發電要養2000頭豬 公民電廠門檻超高

環團出身的吳松霖,對於公民電廠也抱持類似看法,他表示,台灣99%的民眾,過去被隔絕在能源生產之外,現在政府發展綠電,希望發展出分散式電網,然而,風力發電,一隻風機造價1億美元,離岸造價至少20億美元,養豬場沼氣發電,至少需要2000頭豬以上的飼養規模,資金門檻很高,都不是一般民眾可以參與的。

2017-10-19-雲林縣全民牧場廢水處理。養豬場。沼氣共生。(取自雲縣府網站)
吳松霖指出,養豬場沼氣發電至少需要2000頭以上的飼養規模,資金門檻很高。圖為沼氣發電廢水處理池。(資料照,取自雲縣府網站)

「真正的綠能,應該符合能源民主,建構分散式電力系統,才能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99%消費者投入能源治理」,吳松霖表示。 (相關報導: 一個實踐農電共生、一個導致農地荒廢 同樣太陽能,日本跟台灣差在哪? 更多文章

挪威、法國靠綠電縮小城鄉差距 環團盼政府補助「綠電合作社」

吳表示,台灣偏鄉地區有很多未開發空間,包括閒置公有房舍屋頂、農地魚塭四周,同時可以利用台灣特殊地形,在大小河川高灘地、水圳與埤塘,架設太陽能板,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架設,仍缺乏在地公民參與,「我們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能成立綠能基金補助在地綠能合作社,不僅可以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讓更多民眾透過公民電廠,參與能源治理。」

2017-10-24-屏東東港魚塭。養殖場。水產養殖。海產。(LeeCheMin@flickr-CC BY SA2.0)
台灣偏鄉地區有很多未開發空間,包括閒置公有房舍屋頂、農地魚塭四周都有架設太陽能板的可能。圖為屏東養殖魚塭。(資料照,LeeCheMin@flickr-CC BY S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