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國寶歌王」文夏4月6日晚因器官衰竭,於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4歲。文夏在1960年代創設台灣第一支流行樂團「文夏四姊妹合唱團」,轟動全台,從此和另一位台語老將、也是金曲歌王洪榮宏的父親洪一峰,共同擁有「南文夏、北洪一峰」的稱號。生前榮譽無數,曾於2004年獲文化總會國寶級藝人獎章,2012年獲23屆流行音樂金曲獎特別貢獻獎,2020年獲24屆台北文化獎特別獎。
文夏所唱名曲無數,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黃昏的故鄉〉、〈媽媽請妳也保重〉、〈媽媽我也真勇健〉、〈漂浪之女〉、〈再會呀港都〉當年就已膾炙人口,在台語歌曲解禁後,更讓許多新一代流行歌手,如鳳飛飛、江蕙、黃乙玲、費玉清、洪榮宏、齊秦、蔡振南等等,都曾在推出的專輯中,改編重唱文夏的歌曲。
是的,台語歌曲在台灣曾被限制,而部分台語歌曲,例如前面提到的文夏名曲〈媽媽我也真勇健〉,或是〈補破網〉、〈燒肉粽〉,當時都被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禁唱過。這些禁令也讓文夏、洪一峰這些台語歌手必須遠渡重洋以延續歌唱生命。
這篇寫於1994年10月30日的報導,本來是側寫1990年代選舉造勢場各種生態的其中一篇,卻意外地讓文夏、洪一峰這兩位台語歌黃金年代最耀眼的明星,親自留下了對於台語歌禁制年代的回憶和評論。《新新聞》特在文夏先生長別人間的這個時間,重新刊出這篇文章。(新新聞編輯部)
「叫著我,叫著我,黄昏的故鄉不時在叫我」這首許信良、彭明敏流亡海外時最常唱的〈黃昏的故鄉〉,許多人早已遺忘這首歌曲究竟是誰唱的,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或許只是一首日本歌改編的台灣歌謠,或許只是早期反對人士逃亡到國外時,遙望故鄉發自心中的思念。
而這首歌的原唱者文夏,雖然年輕一代的並不認識他,可是在老一輩人的眼中,卻能勾起許多鮮活的記憶。
本土藝人兩黨青睞
10月25日,台北的夜晚,碩大的聚光燈將天空照得通明,水泄不通的人群聚集在新生公園裡,在光復節這個意義特殊的曰子裡,民進黨台北市黨部特別替該黨市長候選人陳水扁及29名市議員候選人集體造勢,1950、60年代轟動台灣歌壇的台語老牌歌手文夏、洪一峰、文香等人,也突然出現在1990年代的選舉舞台上。本土藝人在第一次省市長選舉的同時,忽然受到兩黨的靑睞。
在過去,因為執政黨的語言政策,使得正在興勃的台語歌曲突然面臨很大的限制,文夏說,在1960年左右,政府似乎是因為怕大家說台語、唱台語歌曲之後,國語的能力就不會進步,所以當時規定在電台或者電視台上,一個節目只能唱兩首台語歌曲,「不過,我看現在連〈五燈獎〉也有日本歌在比賽,時代有在改變,是吧!呵呵呵~」文夏用敦厚的台語說著。
文夏剛出道的時候,國民黨政府對台語歌曲還沒有什麼忌諱,當時約1956年左右,那時的文夏只是一名樂隊的樂師,後來亞洲唱片找他灌錄台語歌曲,他才正式地走入台灣歌壇。
這期間,文夏常常到各個戲院演唱,電台也時常放他的歌,當時聞名的「文夏四姊妹合唱團」也造成台灣的轟動,與台語老將洪一峰有「南文夏、北洪一峰」之稱。
在電視台尚未成立之前,這批台語歌手可說是暢行無阻,到哪唱歌都不受約束,但是在電視台出現之後,文夏的許多歌曲就變成不能唱的禁歌,為什麼會這樣呢?「政策若是這樣就是這樣」文夏說,當時對他們這些台語歌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政府規定每個節目只能唱兩首台語歌曲,對於國語流行歌曲則無任何限制,所以對他們較有利;在電台方面則以事前審核、禁唱為由,所以對台語歌手造成較不利的局面。
台語禁歌不知原因
雖然面對這樣的政策,但實際究竟為什麼會限制台語歌曲,文夏至今仍感到不解,「反正當時台語較沒人疼嘛!」因為唱國語流行歌曲的常上電視,所以比較多人認識,若去作秀也較多人請,但是對於這樣的政策,文夏說:「說也沒有用,也不是說去講了就可以多唱幾首歌,雖然大家感覺到對台語打壓,但是,知道就知道,也沒什麼法度嘛!」
文夏表示,當時的台灣人比較不會去爭取什麼,那個時候台灣人也會唱些日本歌,所以為了生活,台語在台灣不能唱,就去日本唱。於是,從20年前開始,文夏就開始去日本唱歌,文夏一年的時間裡,大約有半年是在日本,到日本演唱之後,反倒覺得日本頗尊重藝人,對各種語言的歌曲,都能夠不排斥地加以欣賞,且日本對藝術的要求有一定水準,在那兒,文夏可以學習、觀摩到不少一流的表演,對他的歌唱也有些幫助。
文夏在1990年代,開始幫選舉造勢場助唱。(新新聞資料照)
不過,文夏雖然無法上電視,但是,文夏仍灌了不少唱片,他說,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不斷地出唱片,許多人迫於環境壓力,所以到東南亞、日本去演唱。雖然在台灣也沒說不准唱台語歌,但是畢竟機會較少,文夏記得有幾次光復節時,曾要他們去唱歌,其他頂多是出現在農村節目,就沒有其他亮相機會了。
「過去被禁的歌曲,說出來很多人也不清楚!」文夏舉例說,1960年左右,他唱了一首歌,歌名叫作〈媽媽我也真勇健〉,歌詞的大意是說,男孩長大去當兵,這名去當兵的男孩說,我在軍中很快樂,正在接受訓練,身體也很好,請媽媽不要煩惱。結果這首歌曲卻被禁了,因為有關當局認為,很多人在服役時,因為聽了這首歌,唱到最後就想到自己的母親,所以因為這樣就被禁了,「你唱『保重』可以,但是唱『勇健』就不行了!」
語言政策迷惑不解
還有〈榕樹下〉的台語版,也是在文夏摸不著腦門之際被禁掉,而國語版卻沒有被禁。
還有一首更有趣的禁歌,那就是台灣民謠〈補破網〉竟然也是禁歌,因為,這首歌有失台灣的國際形象,文夏說,不管以前或是國外,像挪威、美國的漁船出去捕魚,魚網總是會破的,破了總是要補,「哪有人說,一破就要丟,所以看到網破了,就想要補,但是卻又沒有東西可補,於是就眼眶紅。」文夏笑了一會兒說:「這樣就不可以了,因為台灣是個富有的國家嘛,所以這樣補一補就說阮破壞台灣的名譽,也真奇怪!實際上,大家不是都在那兒補嗎?」
(相關報導:
輸配電危機1》小動物喊冤!一年電損一部核電機組,配電系統「三相不平衡」才是停電禍首
|
更多文章
)
對於當時的這種現象,文夏等人也只有認命,而無力去改變什麼,事實上,當時所有的台語歌手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只有自己去找地方唱歌,不過對於擁有廣大歌迷的文夏,唱片的銷路仍然不錯。台語歌被電視台限唱兩首之後,迫使許多人必須花錢上電視打歌,文夏心想,我的唱片銷路這麼好,何必花冤枉錢去上電視呢?於是,文夏自此就很少出現在電視上了。
不過,對,於國民黨政府的語言政策,文夏還是感到很不解,他說,他阿公小時候也講台語,入學之後受日本敎育,日語也說得不錯,等到中學學英文,英文也會說,他想不懂為什麼,當時政府會怕小孩子聽台語,國語就會講不好「大概是那時的小孩比較笨吧?」文夏疑惑地自問。
「不過,他說不要唱,我們就不唱嘛,反正台灣人就是這樣,卡好管」。
文夏後來就在晚會、工地秀、歌廳、戲院、飯店來回演唱,當時以一天唱兩場來算,文夏一年要唱七百多場,這幾年下來他也灌了一千多首的歌曲,在台灣,這是個無人能比的數字。
歌迷多黨立場中立
另一位老歌手洪一峰,當時也被禁了不少歌,像是〈放浪人生〉、〈可憐的戀花再會吧!〉、〈再會啦,都市〉等等,他說,像這一類較悲情的歌曲,在那種「反共抗俄」的歷史背景下,這種歌曲被認為太悲情,所以也就被禁了。
洪一峰說,當時政府不准他唱,「我就不唱了嘛!」但是若去國外的話,就還是到處去演唱,相對地,洪一峰在國內的演出就少了很多,因為他會擔心,歌廳是不是有一些官員在場,萬一被發現唱禁歌,就很麻煩了,所以他那時就很少去演唱,他沙啞的聲音說道:「頂多是在人少的地方,有人請我去,我才去唱。」
政府對台語歌曲的限制,曾讓洪一峰(右)在國內的演出機會少了很多。(新新聞資料照)
洪一峰認為,過去執政黨的語言政策使台語受到很大的傷害,這樣對台語歌曲的打壓,像是限播兩首的規定,使得台語歌曲無法被正視。不過,解嚴後已有大幅的改善,他說:「民進黨平時都有向政府抗議,才會迫使政府去開放,現在開放了,能唱就非常高興了。」
對於這幾年來,文夏感覺改變很多,電視上許多主流的電視節目都用台語主持,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國家有卡多黨出來,兩個或三個以上互相牽制,這樣會卡好,」他說,可能有些黨覺得說台語比較好,有些要說國語,每種不同的主張在國會裡就可以互相競爭,可能會打架,但是總可以互相制衡。
雖然站在民進黨的台上,但是文夏、洪一峰等人覺得自己只是去表演,並不是為特定的候選人助選,因為自己的歌迷可能有民進黨、國民黨、新黨、無黨籍的人,所以在作法上必須要中立才可以,不應藉由自己的影響力左右他人;文夏以一個台灣歌謠傳道者的身分表示,對於任何一個邀他去演唱的場合,或是誰邀請他,他都不會在意的,「因為找我去,就是要聽台灣歌,只要大家喜歡聽台灣歌,我就去唱給他們聽。」
(相關報導:
輸配電危機1》小動物喊冤!一年電損一部核電機組,配電系統「三相不平衡」才是停電禍首
|
更多文章
)
可是,在目前兩黨一片藝人熱的情況,台下的聽眾又那能分得清楚,文夏、洪一峰等台語老將,只是助唱而非助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