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的捷克內政
甫結束台灣行的捷克議長團掀起另一波兩岸外交戰。其實在東歐共黨集團瓦解後,捷克歷任總統以現任的齊曼最為親中。2015年,齊曼是整個歐盟唯一出席北京二戰結束70周年大閱兵的國家元首。習近平也在齊曼任內訪問布拉格。中捷之間關係史無前例的良好。而中國大陸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上,也以捷克為中東歐的主要樞紐。中國大陸在《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民營企業「中國華信」,更與捷克元首或企業家會面,簽署企業合作協定。不僅在能源領域,還涉及金融、物流、旅遊、體育、媒體等。特別是在公益事業上,「中國華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中國華信」為首的中資企業,在捷克與當地政府建立緊密且良好的關係。其負責人葉簡明被《財富》中文版評選為2016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首;榮獲「國際投資戰略家」大獎;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授予榮譽院士。更是捷克總統齊曼的私人經濟顧問,在捷克總統府設有自己的辦公室。2017年,為了強化對捷克媒體的影響力,中國中信集團於2019年7月收購了捷克最大的傳播媒體Medea,成為中國宣傳一帶一路的前哨站。

當中國大陸與捷克執政黨密切交流的時候,2018年北京卻以貪腐的名義,突然將葉簡明逮捕羈押。外傳這是習近平為了整肅江澤民的勢力。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捷克在野黨抓住了反對的力道,認為捷克執政黨與中國大陸走得太近,特別是新任參議院議長韋德齊,開始著手規劃藉由參訪台灣,來對抗齊曼與執政黨。
韋德齊訪臺的秘辛與憂慮
蔡政府與捷克議會參訪團的見面,是建構在捷克內政鬥爭上的一次交流。與其說是台灣與捷克政府的正式交流,不如說是民進黨與捷克反對黨的交流。捷克國內普遍的輿情民意還是相當親中,對一帶一路建設與投資更是積極加入。若政府與民間都是親中,台灣民眾對捷克政治人物一句:「我是台灣人」必須要更加存疑。畢竟,這位議長回到捷克後,竟然翻臉不認帳。
有了這樣的脈絡之後,以臺灣為本位來思考,會發現到「兩個擔憂」。第一個擔憂是在國際層面,此次捷克議長韋德齊來台背後所涉及到的捷、陸、臺三邊關係,其實最核心並一以貫之的要素就是「一帶一路」:捷克因為一帶一陸的發展受阻而陷入政治內鬥,使得反對黨的韋德齊試圖透過「挺臺」而增加自身政治能量。無奈國際環境日益嚴峻,加上政府選擇明確的「聯美制陸」路線,使得臺灣不但短期無緣在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獲利,且在長期仍然會受到一帶一路的深刻影響。
縱使現在的政府百般不情願去面對,但不論是試圖爭取國際曝光度,還是希望能夠經貿開源,最終的箭頭都將指向了「兩岸關係」。這次捷克議長訪台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倘若不稍加研究與調查,面對如今風風火火的「大內宣」,還真的很容易以為捷克議長此行只是單純為了「反打壓、挺台灣」。除此例之外,諸多的實例都一再凸顯出了臺灣在面對國際現實的癥結點。 (相關報導: 捷克議長訪台引發歐盟對中連鎖效應 | 更多文章 )
而第二個擔憂則是在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前景。韋德齊來臺一事,經過前述的整理,可以瞭解到他對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大於挺臺的實際行動;而我國政府正試圖突破中共的阻撓而增加國際知名度,所以選擇與韋德齊聯手獲得「互利共贏」。此先例一開,則對於往後各國的政客大開了方便之門,同時也促成看似各國來訪的「空前盛況」,使蔡政府能夠維持其高支持度。但其實理性來看,對於臺灣在未來的發展,除了情緒激昂的表面功夫之外,似乎對臺灣沒有任何實質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