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女王其實沒有變,她只是把「只保留怦然心跳」的原則,用在無形的事務上而已。
斷捨離女王近藤麻理惠承認當了三寶媽後,放棄不斷整理,承認家裡有點亂,很多人覺得鬆了一口氣。你也是嗎?
為人父母都知道,有小小孩的日子是乾淨整齊的絕緣體。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整天無限輪迴吐奶噴屎爆屎,父母是無限輪迴的餵奶換尿布換衣服。當年小孩兩天會弄髒的衣服包巾,等同是我一週的換洗份量。
等孩子大一點,要玩玩具,偏偏小孩注意短暫,一下就想換玩具,無法只買兩三個玩具,所以那玩具和用品會越來越多。小孩也會畫畫並創造很多「藝術作品」,不管居家本來裝潢是什麼風格,都會變成兒童美術風。
再加上育兒帶來的睡眠剝奪,家長們常常連好好吃飯洗澡睡時間都沒有,家裡呈現大爆炸也是大家默認的常態。
這時,豬窩救星《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在2011年出版了。「收納女王」推廣斷捨離,家裡亂只是因為東西太多和不會收納。誰不想家裡隨時像樣品屋一樣呢?近藤麻理惠不止吹起全球的極簡狂風,更推動「整理師」職業的興起。
但當年作者近藤還是單身,2015年才生下大女兒。在當了三寶媽後,近日她公開承認,家裡有點亂,比起整理,她更想花時間陪伴孩子。這般誠實讓廣大的家長們鬆了一口氣,原來全世界最會收納的人,也有和育兒髒亂妥協的一天,其實我們都是正常人。
只花時間在最重要的事上,其他「給機器做、給別人做、降低標準或不做」。
說來不慚愧,收納整理這件事在七年前,我就放棄了。
當時剛當媽媽,又有全職工作,還要擠出時間寫博士論文,深感時間稀缺珍貴,去掉工作睡覺吃飯和少數的親子時間,所剩不多,盡可能全部都要拿去寫論文。
30分鐘就是一個蕃茄鐘,很貴!這時間如果拿去做家事整理玩具,乾淨不到兩小時,馬上就恢復原狀,像薛西弗斯推球上坡一樣令人絕望。日子已經壓力很大,不需要更多痛苦了。
幸好我不是對乾淨整齊執著的人(這可能是專業女性拼事業的優勢?),所以整理打掃第一就被我打入「給機器做、給別人做、降低標準或不做」的冷宮。三管齊下,買機器買語音助理、導入智慧家事流程、食衣住行都大量簡化或外包,甚至放棄。洗碗機和掃地拖地機器人取代電鍋成了我的最常用的家電。也使用語音助理Alexa,逐漸置換智慧開關和智慧家電,讓我可以家務動口不動手,甚至不出家門就買好菜的日子。
無法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協商固定合作的居家清潔員幫我。我只花半小時展示東西大概放在哪裡,然後就全然信任她的整理,包含把碗盤從洗碗放回去,或是把一桶一桶已經洗好的衣服摺好並放回各自的衣櫃。

無形事物也要斷捨離:想做更多,要做更少
常常有媽媽問我怎麼有高壓的正職,還能做自媒體和創業? 我都很誠實的說,因為我親力親為很少的事。 (相關報導: 「我不是神力女超人」:專訪KKday營銷長黃昭瑛,從家庭到職場的育兒管理學 | 更多文章 )
其實我從小就常被客家親戚們批評不夠勤勞,不會忍耐。如今風水輪流轉,缺點居然也有正向發展的一天。我常常評估現況並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只要感覺事情太多太累,我就會開始想辦法「給機器/AI做、給別人做、降低標準或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