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7月中旬中國大陸河南省連日的強降雨,造成百年來罕見的大水災。據報導,鄭州7月20日一小時的降雨量達201.9毫米,刷新了中國大陸陸地小時降雨量極值。《德國之聲》引述專家意見指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能應對這樣的情況」,可見災情之嚴重。
總統蔡英文在第一時間透過總統府發言人,向不幸過世的人員及家屬表示哀悼,也期盼受災地區早日脫離洪害,回復正常生活。對岸國台辦發言人則「意有所指」回應,感謝台灣「有關方面」及各界人士透過各種形式向災區表達關切慰問,以及部分台資企業向災區捐款捐物。如此一來一往,《路透社》稱「這是兩岸當局之間罕見的友好表現。」
蔡英文跳過主管大陸事務部門「異乎尋常」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兩岸血濃於水,對於對方發生天然災害表達關切,並願提供協助,本屬人之常情,沒有「大書特書」的必要;但當前兩岸關係空前低迷,蔡英文跳過主管大陸事務部門,直接授意發言人向對岸釋出關懷的訊息,確有「異乎尋常」之處,並因此引發外界不同的解讀。
首先,我願從人道主義的觀點探究其涵意。這次河南災區受困者的場景,讓人看了怵目驚心,兩岸任何同胞都將於心不忍。兩岸長期對峙,但過去台灣對於大陸發生的重大災變,皆保持高度關切,且不吝伸出援手。

在李登輝執政時期,我曾接待一批首次來台訪問的大陸學者,他們要求安排到花蓮拜訪證嚴上人。慈濟當時已在大陸參與扶貧計畫,範圍遍及江西、貴州、甘肅等偏遠地區。我們一行前往花蓮途中,兩岸學者曾因政治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抵達目的地後,大家有幸蒙上人親自接見,因她病後初癒,只安排十分鐘交談時間。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大陸學者問上人,為何在大陸興學及幫助貧困農戶遷村?上人以微弱的聲音答說:「我們都不遠千里去幫助非洲人民,何況是自己的骨肉同胞。」客人聽後極為感動,回程車上大都沉默不語,狀似若有所思。
須因應中美關係近期內可能出現的變化
其次,說這次蔡英文關懷大陸災情沒有政治動機,那是違心之論。兩岸關係在她第一任期已跌到谷底,復因口罩和疫苗風波而雪上加霜。蔡英文多次強調「不挑釁、不冒進」,只是被動無所作為,要想在第二任期內改善關係,就必須抓住時機採取主動,包括因應中美關係近期內可能出現的變化。
中美3月阿拉斯加「2+2」對話不歡而散後,雙方就進入「隔空喊話」狀態。最近經過了一波三折,終於安排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中國大陸。

雪蔓將在天津與中共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鋒會談,隨後與中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晤。一般認為,這次中美高層對話只能為雙方緊張關係降溫,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談總比不談好,至少表明這兩大強權不願讓僵持狀態持續下去。過去曾有「華府打噴嚏,台北就感冒」的說法,台灣當然應有「超前部署」的準備。 (相關報導: 風評:這款超理性高端疫苗,當然要為蔡英文開綠燈 | 更多文章 )
大陸河南省的洪災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揮之不去,隨之而來的還有全球注目的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問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警告,認為今(2021)年將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成敗關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