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史上最大規模海戰」20世紀差點在台灣近海爆發—中美日航母再度聚焦東亞,太平洋三強捲土重來?

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相當於我國參謀總長)山崎幸二與美軍空軍中將凱文・史奈德(Kevin B. Schneider)去年在出雲號甲板上合影。(美國海軍官網)

如果問起「人類歷史最大規模的海戰」,你認為會是哪一場戰役呢?答案是二戰末期的雷伊泰灣海戰,美國與大日本帝國在菲律賓的雷伊泰島附近,共有21艘航空母艦(美軍17艘、日軍4艘)、18艘護航航空母艦(均為美軍所有)、241艘各式戰艦(美軍179艘、日軍62艘)、將近2千架軍機(美軍超過千架、日軍超過600架)投入這場海上血戰。

日軍即便派出兩艘大和級戰艦、甚至使出神風特攻隊的邪魔歪道,依舊在1944年10月下旬迎來了航母全滅,大和級二號艦武藏(以及其他22艘戰艦)沉沒、大和級一號艦大和艦敗逃、萬名官兵陣亡的難堪敗戰。美軍則以3千人陣亡、普林斯頓號航母沉沒、以及損失另外五艘軍艦(兩艘護航航母與三艘驅逐艦)的代價,幾乎消滅了日本海軍的所有主力。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美軍在雷伊泰灣的這一勝,除了將舊時代的「大砲巨艦主義」海軍思維徹底送進棺材,也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完全切斷,為1945隔年的琉球登陸戰奠定基礎。由於手上已經沒有像樣戰力,撤離戰場的大和號即便延後了死期,這艘史上噸位最大的巨艦仍在隔年的坊之岬海戰,遭到美軍的航母攻勢在九州與琉球之間擊沉,日本海軍除了自我放棄的「神風特攻隊」之外,已經完全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

上個世紀在雷伊泰灣上演的太平洋兩強對決,看來似乎跟台灣沒有直接關係。但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Chester Nimitz,美軍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便是以他為名)曾考慮跳過菲律賓,直接攻擊並登陸台灣。但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太平洋爆發之初,曾被日軍趕出菲律賓,當時留下了「我將回來」(I shall return)的誓言,因此麥帥堅持先奪回呂宋島,而且他主張台灣登陸戰必須挪出12個師,但當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根本挪不出如此龐大兵力。最終尼米茲被麥帥說服,這才有了日軍在雷伊泰灣的慘敗。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許劍虹提供)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美國國家檔案館)

歷史沒有如果,但當初要是麥帥未能堅持登陸菲律賓方案,美軍在尼米茲上將的指揮之下,台灣勢必經歷一場浩劫,雷伊泰灣海戰恐怕也會改在台灣近海開打。二戰過後,曾在太平洋上廝殺數年的美日兩國成為盟友,日本更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抵擋共產勢力擴張的重要前線。不過無論是當年的蘇聯或是共產中國,海軍實力都遠遠不如二戰時的日軍,更不要說是戰後獨佔鰲頭的美國海軍,加上日本軍隊早被和平憲法封印為「自衛隊」,像是雷伊泰灣海戰那種規模的驚人對決,恐怕只能塵封在20世紀的回憶之中。 (相關報導: 李忠謙專欄》當美軍最強五代機移防中國大門口:從「太平洋鋼鐵行動」看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策略 更多文章

然而進入21世紀後,中國軍隊在經濟崛起的加持之下,連年獲得大筆軍費加持,最近五年的軍事預算更是年年超過兆元人民幣。據五角大廈去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海軍的軍艦數量已在去年超過美國(美軍現役軍艦293艘,解放軍則已超過350艘),成為全球最大艦隊。雖然解放軍的整體戰力尚難與美軍匹敵,但其軍艦數量最近20年從110艘暴增為350艘,2025年更將上看400艘、2035年恐達420艘。中國海軍顯然不再是當年那個「連金門都打不下來」的軟腳蝦,美軍對於中國的軍隊實力也日益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