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考招新制爭議1》剩半年要考大學 明年2大升學考考科、計分方式仍未知

對即將升上高三的學生來說,不到半年就要上陣考大學,這群考生也是首屆適用108課綱的學生,然而卻連明年到底要怎麼考試如今都還未底定。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資料照,柯承惠攝)

暑假已經過了將近1個月,大學指考在28日登場,高中的暑期輔導也陸續開始,對即將升上高三的學生來說,不到半年就要上陣考大學,特殊的是,這群考生也是首屆適用108課綱的學生,首屆意味著毫無前例,甚至連明年到底要怎麼考試如今都還未底定,政策面對鋪天蓋地的滾動式修正,再遇上世紀疫情攪局,高中端便感嘆,多重不確定性下,學生的焦慮也是排山倒海。

在我國,高中生畢業後進入大學,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目前大學主要升學管道,是學生在高三寒假時考學測、下學期以此成績進行個人申請,假若沒能錄取理想校系,便得接著在暑假參加指考,並以指考成績進行分發。

20170120-大學學測於20日登場,考生於應試前做最後的準備。(顏麟宇攝)
目前大學主要升學管道,是學生在高三寒假時考學測、下學期以此成績進行個人申請,假若沒能錄取理想校系,便得接著在暑假參加指考,並以指考成績進行分發。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隨著108課綱實施已過2年,首屆新課綱學生,明年即將踏上大考戰場。新課綱需要新考法,但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指考確定改名分科測驗以外,這2大考試明年要考什麼?怎麼計算分數?竟然到了7月都還沒有明確定論。

7月中,教育部依然邀集家長、教育團體召開座談會,討論明年分科測驗要考什麼科目、成績如何計算,同時,包含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理學院院長吳俊傑等大學教授,也不斷投書媒體,呼籲明年考招「回頭是岸」。

20181221-國教行動聯盟「從選舉結果論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記者會,台大電機資訊學院張耀文院長。(陳品佑攝)
台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等教授不斷投書媒體,呼籲明年考招「回頭是岸」。(資料照,陳品佑攝)

首屆新課綱學生:決策的是家長、老師、學校跟教育專家,學生沒參與

對於首屆新課綱學生來說,爭議與混亂早就是不得不接受的日常。就讀高雄中正高中的洪羽臻便直言,「做決策的都是家長、老師、學校跟教育專家,學生沒有參與,但真正在焦慮、實際參與考試的都是我們,這很不公平。」

意在破除升學主義、讓學生「適性揚才」的新課綱與考招,又是為何走到這一步?

為了紓解過度的升學壓力,教育部在2014年發布《12年國教課程總綱》,預計於2018年施行、預定2021年將實施新型學測,以及取代現行指考的分科測驗,同時確立「先考後招」原則,學生進行完考試後,再選擇參與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等入學管道,並規劃採用「學習歷程檔案」做為個人申請的參考資料,也同步規劃減少採計考科。(註:後來遭遇反課綱抗議、政權輪替以及課綱審議等事件,延遲1年至2019年才正式上路,故稱108課綱。)

方向確立後,考試、招生細節如何運作,則由15所大學共同組成的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擬定。招聯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過去18年間皆由台大主導,但隨著前台大校長楊泮池因學術倫理爭議離開校長職位,2015年起便由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擔任召集人,「先考後招」也出現轉向,調整回「考試、招生、考試、招生」順序,於寒假舉行學測後,再進行個人申請,之後則在暑假舉行分科測驗、分發入學。

20210725-SMG0034-N01-大學多元入學時程變化
 

此一原則在2016年12月舉行的招聯會常委會上正式定調。據了解,對於楊泮池時期確立的「先考後招」原則,雖然過去曾受支持,但會中也有不少大學校長表達疑慮,認為先考後招恐造成「分數極大化」,讓考生只以成績高低選擇學校,有違多元入學理念。 (相關報導: 末代課綱強碰疫情》憂無回頭路壓力山大 指考生還要面對家長失控的關愛 更多文章

清大副校長戴念華:考招制度不是專為台大設計

不過隔年1月,台大立刻在校務會議上以過半票數通過提案,反對招聯會方案,對此,招聯會執行秘書、清大副校長戴念華則強調,招聯會是各校合議制,台大應有雅量接受會議共識,「考招制度不是專為台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