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宣布三級警戒長達兩個多月,如今終於調降,即便仍有零星個案,但疫情終將消散;在這段百業求存的日子裡,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風傳媒》採訪個中佼佼者,整理出企業拚轉型、玩創意、抓趨勢等三大心法,作為這次疫情過後,企業應該學會的三堂課。以下是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營運長周昱存接受《風傳媒》專訪內容。
Hahow是一群七年級生創立的線上學習平台,取名自台語「學校」的諧音,6年來累積與500名老師合作開設600多門線上課程,會員人數突破50萬;自從2019年跨入企業內訓領域,Hahow兩年內已開設200多堂課,包含國泰金、台新金、玉山銀、華航、和碩、廣達、陽明等上市櫃公司都是其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6年間,Hahow營業額成長近300倍,從一開始的90萬元不到,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已攀升至2.7億元高峰。對此,周昱存認為,關鍵在如何找到不同領域當中,尚未被滿足的學習需求,搭配市場調查與會員體驗反饋,進而不斷開出足以填補市場缺口的課程。
今年,Hahow打算擴大服務模式,從過去的線上影音課程,進一步探討結合直播的可能性。至於不斷挖掘需求的具體方式,以下是周昱存的訪談摘要:
《風傳媒》問(以下簡稱問):去年疫情爆發,你們營業額逆勢成長,今年更有新的嘗試,期間做了哪些改變?
周昱存答(以下簡稱答):去年我們就發現,疫情變化可能影響民眾的學習傾向,所以我們在內部會議拍板,必須設法讓組織更彈性,速度更靈活,進而從「趨勢變化」中挖掘各種新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去年疫情爆發後,我們觀察到,一開始民眾對於理財課程的需求明顯增加,開課數幾乎是翻倍成長,接著或許是工作環境改變,職場技能類的課程跟著上來;到了今年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大家一下子不能出門,又變成生活療癒類的課程最受歡迎,所以,需求是一直在改變的。
問:要讓組織更彈性、更靈活,恐怕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可以做到,你們如何進行?
答:首先是訂出明確目標,接著再從原本組織中切出規模較小的突襲隊,因為我們不是資本雄厚的龐大企業,恐怕沒辦法一下投入大量人力去開發新產品,所以,我們的做法是用八成人力維持原本的營運動能,剩下兩成分離出去做創新,這樣一來,風險才能獲得控制,對企業來說也比較安全,算是另類的「八二法則」。
至於切出去的兩成人力,就針對市場趨勢發想,用小團隊的彈性快速進行各種小規模創新實驗,我們稱作「最小可行性計畫」,快速失敗,也快速成功,一旦發覺可行,就拉回原本團隊,用八成人力去放大執行,成為公司的獲利來源。
比方說我們正打算擴大的直播課程服務,一開始就是由另一個小團隊嗅到市場的風向變化,因為有越來越多反饋,希望增加課堂上的互動,於是他們去找一些老師合作,先在一些既有的免費外部平台測試,等到確定成效不錯,才丟回公司內部,討論在我們平台加入直播課程功能的可行性。 (相關報導: 【疫情下的黃金屋:趨勢篇】直覺疫情背後不單純 這家公司趁「藻」換個腦袋做事 | 更多文章 )
也因為有外部平台的經驗,我們才能掌握直播課程的優勢、劣勢,以及使用者有哪些需求,這時候來調整我們自己的產品才有效率,而不是貿然加入一堆功能,最後發覺根本不是使用者要的,變成費時、費力,卻做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