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外交旋風」颳過太平洋,斐濟官員示警:美國再不努力,「關鍵斡旋者」地位恐被削弱

2022年5月30日,中國外長王毅與斐濟總理巴依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舉行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會後記者會(AP)

中國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爭奪影響力的最新一輪較量,以北京方面受挫告一段落,中國外交部長未能拉攏到半數以上的太平洋國家達成深化安全和貿易關係的區域協議。

但在太平洋島國斐濟,中國最近斥資幫助當地修建了道路和摩天大樓,對此高層官員警告說,如果華盛頓方面不加緊努力,美國在該地區身為關鍵斡旋者的地位可能被削弱。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他們在斐濟可以做得更多,」斐濟總檢察長Aiyaz Sayed-Khaiyum在他那俯瞰著一片熱帶海洋的辦公室裡表示。他說:「這不僅僅是在斐濟開幾家麥當勞餐廳。」

太平洋地區擁有重要航道和漁場以及戰略地位,已經成為美中大國競爭的一個熱點地區。在斐濟開展的外交較量尤其激烈。斐濟擁有近百萬人口,首都蘇瓦被稱為太平洋上的紐約。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斐濟為最近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劃上了句號。王毅在蘇瓦附近的機場走過紅地毯時與斐濟官員碰拳致意。今年2月,斐濟接待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這是近40年來美國首次派現任國務卿訪問斐濟。隨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博(Kurt Campbell)於4月走訪斐濟,而就在王毅訪問幾天前,澳洲新任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也抵達斐濟。

上述行程顯示,美國及其盟友知道他們需要加強與太平洋國家的關係,他們之間的友誼建立在二戰期間並肩戰鬥的基礎上,但這段歷史已變得越來越遙遠。

美國駐斐濟大使館臨時代辦、現任駐斐濟最高外交官格魯貝爾(Tony Greubel)說:「我會承認,為了能讓美國更深入地參與亞太事務,我們需要在增強雙邊接觸方面做得更好。」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努力是否會削弱中國在該地區建立更緊密聯繫的努力,中國的活動讓人擔憂,北京方面最終可能會在美國領土附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島嶼上設立軍事存在。中國否認打算建立一個軍事基地。

「到處都是中國的痕跡」,斐濟主要媒體之一《斐濟時報》(Fiji Times)的前編輯Netani Rika說,他指出,蘇瓦有一座由中國投資、尚未完工的摩天大樓,這棟樓非常醒目。「這是中國痕跡的象徵之一。」

中國官員已表示,他們的倡議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目的是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

美國在二戰期間參與了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該地區的許多機場一開始都是用於軍事用途的簡易機場。不過,一些政治觀察人士稱,中國在最近幾十年裡大力推動提升自己的地位,填補了基礎設施融資方面的空白,並加深了與太平洋地區領導人的關係。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王毅鎩羽南太平洋,台灣有機會進擊 更多文章

據美國官員稱,華盛頓方面一向致力於太平洋地區事務,但最近該地區已愈發受到重視。布林肯今年2月發布了一項印太戰略,呼籲向太平洋地區分配更多外交和安全資源。拜登政府還著手打造多個聯盟,制衡中國影響力,其中包括一個名為《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的經濟平台。斐濟是第一個加入IPEF的太平洋島國,這是美國的一場外交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