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有種,請全廢了文言文吧!

「文言文一點也沒有問題,荒謬的議題,總因荒謬的人提出荒謬的論點,出問題的是執政者的腦袋,竟然用娃兒的腦袋當指南,於是『小孩審課綱』,『唐宋八大家』遂成了『造神』。(資料照,讀者提供)

十二年國教課綱「調降文言文比例到30%」提案擾動社會許久,漣漪圈圈,憂心者都是教育人,都是父母,歡欣者都是政治人,都是學生,若說調整文言文篇幅和反中、去中國化、斷中國文化無關,鬼才信。

文言文一點也沒有問題,荒謬的議題,總因荒謬的人提出荒謬的論點,出問題的是執政者的腦袋,竟然用娃兒的腦袋當指南,於是「小孩審課綱」,「唐宋八大家」遂成了「造神」。

孩子們學文言文重要嗎?那個無役不與的政治學生林致宇說,唐宋古文八大家傳遞著封建思想,並用「反動保守」來形容著反對者。「反動」兩字會從這孩子的嘴巴裡講出,並不令人意外,當年的紅衛兵,本就是毛澤東利用毛頭小娃的「叛逆」掃除異己,死握權力的手段。文革在中國這場運動浩劫十年,讓中國發展停滯,人性蒼白了20年。破四舊、批孔揚秦的文革,本來就是個斷根的運動,蔡英文用在台灣來斷自己的根,那是剛好而已。

林致宇高中未畢業,以同等學歷入大學,敢用“思辨”兩字與社會對幹,讓我驚異又好奇,難道台灣也出產了一個韓寒?於是我開始尋找他的文字,希望能讀到如韓寒般的「思辨力」所帶給我的震動。「反動派聲稱具備『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文學價值』,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素養,講的口沫橫飛、冠冕堂皇,但仔細一覽這些洗版留言者,想必大多都受過這種『品德教育』,卻培養出一堆思考能力僵直化、口無遮攔的『思辨白癡』…」這是我讀到他擠出的東西,看來還真高估了他。

短短幾句文字便出現了不少成語,每個成語背後都是一個「文言文」的故事,都是一段歷史,能有這麼多的成語,正表示歷史文化有多厚實,林致宇渾然不知自己幾句話正唾面自乾。

文言,文言,就是用文字來說話,文言是因古人的思考而來,思考就會有邏輯、有系統,表現上就會有典雅美學在其中,讀古人文章,從來不是「學寫文言文」,而是應用在讀其美、聞其慧、觀其品、法其行,思考古人看透事情的角度,好則用,不好則鏡,若文字中沒智慧沒道理,絕無可能流傳至今,要了解觀點,當然要先讀“懂”,這才是求學期間學文言文目的。我年紀越長越遺憾,總覺青春年歲所讀的古文太少,限制了今日視野。

中國古文講究的筆法,至今依然在我們的字裡行間,藏著平仄在其中,即便不是詩詞,也有對仗的句子作為修辭,層疊交用,為何有些文章讀起來,即便白話文,就是鏗鏘有力,有些就如同嚼蠟?正因古今串用,呼應比對,抑揚頓挫,成語信手拈來,自然生花妙筆,強化了論述力,林致宇幾句話裡就出現成語,不就是這原因?可惜他茫然無感,他的「造神」說等於自曝其短。 (相關報導: 廖元豪觀點:沒有專業、民主、責任的粗暴洗腦 更多文章

該討論的關鍵,不是該不該讀文言文,而是該如何讀文言文?該讀多少古文更不是學生決定,看看現今世界,中國古人其思考方式、生活智慧、經營哲學與人生觀點歐美世界已逐漸定位與重視,2012年好萊塢大片《超級戰艦》(Battleship),把「孫子兵法」收入劇情的對白中;愛因斯坦在日記中曾三次提到「易經」,而近年國內外各大學的經管課程裡,更把「易經」視為近代解決企業管理困境的最高經營哲學,中國古人們的智慧,有太多能解今日的盲點,但夏蟲不可語冰,只在水溝打水漂的娃兒,能跟他談什麼江海,談什麼乾坤日月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