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美團」內部帶有歧視性的招聘條件流傳網絡,引發中國網民熱烈討論,美團則在2天後開除發佈該招聘訊息的員工。美團是中國第1個精品團購形式類的電子優惠券購買商務網站,市值估值達到70億美元。5月17日,美團內部一名叫田源的員工在美團內部聊天群裏發送了招聘1名產品運營的要求:
- 不要簡歷醜的
- 不要研究生博士生
- 不要開福斯的
- 不要信中醫的
- 不要黃泛區及東北人士
事件討論
一些中國網民認為「五不要」裏的不要研究生、博士生是對持不同學歷人的偏見;黃泛區及東北人士則是對東北和一些中原(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及江蘇北部的44個縣級城市)人士歧視。
至於開福斯汽車、信中醫,《新京報》評論說:「業務能力跟信不信中醫沒什麼關係,馬雲也信中醫,來了一個這樣的小伙子,你招不招?」「你不可以說開福斯的都很二,難道你不知道保時捷、賓利、藍寶堅尼等豪車都是福斯旗下的品牌?」南方報業的南方網更是發文《美團歧視性招聘「五不要」,莫非要上天?》斥責美團。
對美團的不滿在網絡蔓延開來,最終美團集團稱田源使用地域歧視、愛好歧視不當言論有悖公司價值觀,將田源開除。而後,名為「科學尚未普及」的微博稱自己是美團事件的田源本人,解釋說自己不是歧視,「之所以有Pass選項,是為了更精確地互相篩選」。
「你之所以認為是歧視是因為你認為被歧視,如果我說『不招日本人』,那我是不是種族歧視?所以說只有帶有地域歧視觀點的人才會認為別人是在地域歧視。」當事人對這一歧視事件的總結是「為了平息憤怒而開除1個員工,總結來看就像是美團向網民『低頭』。」當事人也罵網民是傻X。
職場歧視到底有多可怕
中國職場女性被歧視機率高(BBC中文網)
美團的事件透露出求職人擔心的「學歷歧視」、「地域歧視」等真的存在於某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中。就「地域歧視」而言,《大學生就業地域歧視分析與相關反思》和《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的經濟學研究》曾指出,中國的城鄉二元化、戶口問題等導致不少企業因為不願意增加社會保障費用等支出、更願意招收本地人和城鎮人口。
最可怕的是美團歧視事件的主人公田源,在發表不當言論後依然認為這不是歧視,這是否影射出地域、學歷等歧視意識已經深深存在於一部分中國職場人的思想中?如果是這樣,中國職場的歧視令人擔憂。
中國更嚴重的歧視是性別歧視。《中國新聞網》今年3月報導說,中國「HR原則上不招已經生育1個孩子的女性」。1名HR解釋說:「因為這樣的女性有可能會再生1個小孩,而有2個小孩的媽媽被認為『沒有精力工作』。」
根據《紐約時報》查閲的企業記錄顯示,在中國的300強公司中,女性董事不足10%,遠遠低於歐洲的18%。《中國新聞網》的調查顯示很多中國女性在受到惡意歧視後被迫辭職。辭職後,向公司討要說法的女性寥寥無幾。
歧視本身已經很不公平,也是對不同人群的不尊重。除去對個人造成的心理壓力和事業發展的阻礙不談,如果連受歧視人群都默認歧視,甚至甘願為歧視買單,那麼整個社會將難以向公平的方向發展。
全球職場歧視
泰瑞司·金在新加坡找工作時因為長得不像中國人而未被錄用(BBC中文網)
其實全球職場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歧視,從美國、英國到新加坡都有案例:
美國西雅圖現任市長愛德華·穆雷的前發言人羅斯林德·巴西就曾為種族歧視打官司,羅斯林德因為錯誤發佈消息,如把1位並沒有去世的前任官員當成死亡的另1名官員,而被解僱。而後,她稱自己因為是黑人而受到不公平待遇,並與西雅圖市政府打官司。昨天(27日),西雅圖市政府同意支付羅斯林德12萬5千美元的補償金,並提供她一份新的工作。 (相關報導: 「打工遭要求專門接電話」台大聽障生指控工讀遭歧視 | 更多文章 )
泰瑞司·金(Terence King)的父母在他出生時給了他中文名Wang Lai Ming,但是他說他在新加坡找工作時,很多企業因為他長得不像中國人而拒絶錄用他。另外,BBC測試發現,在英國,申請者技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你叫「亞當」(Adam,常用英文名)那麼你被僱傭的機率比你叫「穆罕默德」(Mohamed,常用穆斯林名)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