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唯有治癒「多重政治痼疾」才能讓人民不再爭搶「殘劑」

民眾14日在台北市花博園區的疫苗接種站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情爆發後,民眾踴躍施打新冠疫苗。(資料照,柯承惠攝)

民進黨黨主席特助洪耀南日前稱「殘劑疫苗」不好聽,可改為「詠春疫苗」,台語意思是用剩的疫苗,引發爭議;在這個艱困時刻,府、院、黨還在做修飾、美化的表面工夫,大內宣真是做過頭。

美國3.3億人口囤積了26億劑疫苗,歐盟也搶下10倍人口的訂單,日本、韓國、新加坡無一不是超前部署、全面「超買」。假使台灣去年循「東洋模式」購得3000萬劑便宜疫苗,並與日、韓兩國同時於今年1、2月開始施打疫苗,或許仍有餘裕可以幫助友邦;政府卻因為多重利益考量及莫名的「反中」情結作祟,強推僅經二期解盲的國產高端等高價疫苗,拒絕已經三期試驗期中驗證、世衛認證的國際疫苗於國門之外。

百米搶殘劑慘摔畫面全球瘋傳

過去被稱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直到「3+11」錯誤決策引爆疫情,疫苗從「沒人打」變成「打到沒」、現在深怕「沒打到」;不可思議的是台灣人百米搶殘劑慘摔的畫面在全球媒體與網路瘋傳;甚至還層出不窮地傳出特權疫苗的爭議,試問︰若疫苗充足無虞,有哪位台灣人願意如此狼狽地渴求一劑疫苗呢?

從5月底,郭台銘、佛光山、慈濟、工商界要捐贈疫苗開始,光一個政府授權的法律文件就耗掉一個月的寶貴時間,形成民間、企業帶頭捐,政府扯後腿的大眾觀感。

如今郭台銘、台積電捐贈疫苗,其實又回到「東洋模式」,就這樣被蔡政府鬼打牆似地瞎兜大半年;而且不論時空環境如何改變,政府採購每劑疫苗價格永遠要比東洋、台積電、鴻海貴10美元以上,而且還不准全民質疑「價差」流向,不然就要以「假消息」重罰;蔡政府防疫考量很多,「黑」箱疑慮難破,政府採購潛規則的「水」真的頗深?

為討論BNT疫苗採購問題,總統蔡英文(右)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左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二)進行會談。(總統府提供)
為討論BNT疫苗採購問題,總統蔡英文(右)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左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二)進行會談。(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英國生產AZ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AZ)去年11月與泰國簽約,依據契約AZ將向由泰國皇室、國王瓦吉拉隆功(King Maha Vajiralongkorn)所擁有的暹羅生物科技(Siam Bioscience Group)轉移新冠肺炎疫苗生產技術,並授權其負責代工生產;但從泰國政府都已緊急加購中國科興疫苗、美國輝瑞疫苗、嬌生疫苗共2800萬劑疫苗來看︰陳時中部長6月1日宣布6月底前將有200萬劑AZ疫苗抵台,延遲未到也不令人意外;蔡英文曾在電台節目中,也表示泰國生產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AZ),因泰國疫情嚴重,優先將疫苗留在國內,讓原本要送往台灣的時間延遲。

全球53個國家防疫排名第44

台灣6月起,僅從美、日等國捐贈與COVAX分配,台灣防疫前線這才得到一點武器來對抗新冠病毒。最近,彭博全球53個國家防疫排名,台灣排名第44,從天堂跌落地獄;亞洲共有13個國家超越台灣,台灣連伊拉克、伊朗、泰國和越南都不如,只贏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死亡率,台灣排名全球第10高,主要都是南美洲和非洲國家(如︰秘魯、索馬利亞)。迄7月14日為止,已犧牲了753條寶貴性命,疫苗第一劑覆蓋率仍僅約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13日宣布將「獨步全球」改採用「劑次人口比」,亦即將第一劑、第二劑的接種數字加總後除以全國人口數,以提高疫苗覆蓋率數字,這一切美化數字的手法,仍難掩台灣已是亞洲防疫排名最糟的事實。

20210707-政府購買的新一批62.6萬劑AZ疫苗,已降落抵達台灣華航倉儲。(顏麟宇攝)
政府購買AZ疫苗,7月7日姍姍來遲降落抵達台灣華航倉儲。(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民眾不禁要問︰究竟何時才能有足夠的疫苗運抵台灣?如果下周六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疫苗會不會早就來了?上海復星醫藥7月11日晚間公告已與德國BioNTech、台積電、鴻海集團旗下永齡基金會共同商定各500萬劑輝瑞BNT疫苗的採購案,由於目前疫苗僅上海復星有現貨,為配合衛生福利部的要求,德國原廠直送的疫苗必須逐批生產,還需6至於8周的靜置、抽樣時間,第一批抵台時間預計最快是9月底。

患有「政治心疾」的「殘疾政府」

綜前所述,造成民眾「殘劑瘋搶」到跛倒窘境的病灶,其實在於這個決策機能耗弱、併發「政府採購潛規則」症候群及患有「政治心疾」的「殘疾政府」;唯有蔡政府揮別「多重政治痼疾」才能讓人民不再淪搶「殘劑」。

因此,蔡政府不應一再昧於事實,以「國內疫苗總量足夠」來消極因應疫苗政策,除已放行的郭台銘董事長、台積電、慈濟捐贈疫苗外,應加速協助工商界、各民間團體捐贈疫苗及開放南投、雲林、花蓮、台東四個縣市採購500萬劑BNT疫苗,以讓台灣的新冠疫苗施打率擺脫全球後段班的窘境,儘快達成群體免疫。 (相關報導: 風評:疫苗施打率─功在中央過在地方? 更多文章

*作者為公民正義聯盟總召集人、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