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令人不禁聯想到位於遙遠東方、可能爆發一場更具破壞性衝突的全球熱點地區:台灣。
台灣是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距離中國東南海岸約100英里,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與烏克蘭一樣,多年來一直生活在與一個強大得多的專制鄰國發生衝突的陰影之下。烏克蘭戰爭令台灣許多人感到不安,再度激起了為抵抗中國入侵做好準備的想法。中國當局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並放言要控制台灣,必要情況下將動用武力。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也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了經驗,如果解放軍決定對台灣發動進攻或許可以借鑑。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儘管烏克蘭和台灣相似之處頗多,但也存在重大差異。最重要的一點是牽涉的各方不同:圍繞台灣問題的衝突可能涉及美國的直接介入。沒有跡象表明台灣戰爭近在眼前,但一旦爆發,恐怕會讓世界上最大兩支軍隊龍虎相爭,令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前途難料。
下面來看看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緊張關係的過往和現狀,以及這對亞洲乃至世界未來的力量平衡可能意味著什麼。
中國和台灣的緊張關係有何新的動態?
自從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加強對台關係作為美國政策以來,台海緊張關係一直在升溫。拜登(Joe Biden)上任後,這種情況仍在繼續,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派出特別軍事訓練部隊和前官員代表團,以顯示對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支持。北京認為蔡英文是危險的台獨分子。
過去一年,圍繞台海的摩擦不斷升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附近出動了數以百計架次的戰鬥機、轟炸機和偵察機,這通常是對美國航母戰鬥群在台灣附近出現的回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台海局勢進一步升溫。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特別軍事行動」幾天後,美國派遣海軍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USS Ralph Johnson)穿越台灣海峽。幾天後,拜登又派出了一個由前軍事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對台北進行為期两天的訪問,其中包括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退役海軍上將邁克爾.穆倫(Mike Mullen)。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表了一系列憤怒的回應,否認烏克蘭和台灣之間有任何相似之處,並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徒勞的。
台灣與中國大陸有什麼樣的關係?
台灣曾被日本佔據了半個世紀,直到二戰結束。後來,台灣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統治。
雖然在中國的內戰中,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部隊佔領了大陸,但在1949年戰爭結束後,台灣仍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兩岸緊張局勢時常急劇升溫。20世紀50年代,中國炮擊了台灣島附近的島嶼,國民黨也曾有多年時間懷有從共產黨手中奪取大陸的雄心。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烏克蘭總統顧問:中國是烏克蘭戰爭的唯一贏家 | 更多文章 )
台灣人越來越視中國大陸為異國他鄉。20世紀90年代初,台灣只有不到20%的人認為自己是純粹的台灣人,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到2021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台灣人認為自己既是中國人又是台灣人,其餘大部分人都說自己是純粹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