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企業奴隸,我要創業!創投專家:這5點打趴你的創業夢,任一項沒考慮過絕對失敗

美國的創投專家,揭露商業雜誌不會告訴你的5大創業現實面。(示意圖,非當事人/tvN 하백의 신부 2017@facebook)

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派翠克.麥金尼斯,本身就是成功的兼職創業家,之前他在華爾街工作,原本以為能安於現狀持續他的職涯人生,但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讓他突然驚覺,只有一份工作是不夠的。他認為不管炒作的創業故事有多麼美好動人,如果一開始對未來將面臨的挑戰,想得不夠深、不夠遠,那麼建議想創業的人,最好先參考以下「 5 個不要成為全職創業家的絕佳理由」。

1. 讓生活變得一蹋糊塗

2014 年 9 月,一個名叫阿里.米榭(Ali Mese)的創業家,在部落格發表了篇名為「如何為了一個即將把你的生活搞砸的創業夢,辭掉公司裡的工作。」的文章,裡面詳細描述了自己從決定離開原本安穩的管理顧問界,到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後,所遭遇到來自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種種預期之外的壓力。他的部落格爆紅,很快就累積到數百萬的觀看人次。可見,追求創業的同時,可能遭遇的風險和交換條件,的確是很多人心中難言的痛。

成立並帶領一家公司所必須投注的時間和心力,將使你和週遭的人都付出相當的代價。在不斷自我質疑的同時,你得重新設定自己的財務目標、生活方式,以及你心中對成功的定義。創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承受龐大的壓力,這也使得創業人士的離婚率,高於任何一種行業的從業人員。即使後來你的公司果真飛黃騰達,欣欣向榮,你也不見得就能從此過著奢華舒適的生活。因為,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為了多賺一些錢,而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沒錯,你是有了「自由」,但你同時也必須長時間工作、應付要求又多又難纏的顧客,還得承受壓力,時時計算,怎麼樣用更少的錢達到收支平衡。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你心目中的「夢幻工作」,比你之前的工作,更缺乏平衡。

2. 財務緊縮,變得錙銖必較

最近有一項針對一萬名自行創業的人士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73 %的人每年付給自己的現金酬勞,低於五萬美元。 如果把他們肩上所承擔的壓力考慮進去,你就會知道這樣的數字低得令人難以置信。創業家必須經手大小事務,包括招募員工、制訂並執行發展策略,還要想方設法,讓口袋明明已經很深,卻期望創業家讓他們變得更富有的投資人,掏出數百萬美元做為公司資金。種種的壓力與責任,都是為了一年不到五萬美元的酬勞,聽起來不怎麼划算,是吧?

一般說來,一家典型以創投基金為資金主要來源的企業,從募得第一筆資金開始,大約要經營 5 到 7 年之後,才能為股東及創辦人帶來回收利潤。 也就是說,你可能也無法像從前那樣,在父母一有突發狀況時,不能馬上提供協助,也無法開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支票,回饋母校。 (相關報導: 別被商業雜誌騙!創業者都白手起家又有才華?哈佛高材生:創業才不浪漫,這種人注定失敗... 更多文章

3. 跟現有的地位和肯定說掰掰

一個人從事的職業,往往也代表了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職業上的改變,會影響同儕、社會,甚至你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失去這樣的肯定,你可能會很失落。當你離開大公司設備完善的辦公室,投入創業的工作,一旦重獲自由的興奮感褪去,你會發現自己必須習慣事必躬親,大小雜事都得自己來。你得向高級酒店和可以報帳的晚餐說掰掰;和別人交換名片的時候,你得把之前印有知名企業標幟的那張擺一邊,拿出讓人露出疑惑表情的新名片;有時候,你還得做簡報,向別人推銷你的創業理念和計畫,而那些人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你之前離開的職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