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港辦事處7月將面臨沒有中華民國政府官員辦公的處境,只剩下香港雇員處理例行業務。連續2年,10名台灣派港官員的港簽受到刁難,港府要求必須簽署「一中承諾書」才願給簽證,拒絕依從者無法上任或被迫限期離港,現僅剩經濟組長留守並代理辦事處長,且其港簽將於7月到期,屆時只能返台。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台灣派港官員從沒簽過「一中承諾書」;蔡政府時代,這紙聲明成為港府拒絕與台灣官方互動的藉口。
台灣駐港辦事處的前身,有個不倫不類的名字,「中華旅行社」。2011年7月4日星期一,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宣布,台灣與香港的官方關係有歷史性地突破,她將前往香港,把政府駐港辦事處用了45年的「中華旅行社」招牌卸下來,更名「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的駐香港辦事處,是政府機構,但對外稱做中華旅行社;職能相當於外派公使的辦事處館長,名片頭銜印著總經理。許多港人看到中華旅行社招牌,以為是賣機票與旅遊行程的商家。
2011年7月20日,香港「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圖為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取自賴幸媛主委臉書)
台港兩會為「中華旅行社」解套
中華旅行社是台港百年關係史裡一頁詭異的註記。英屬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原本與中華民國存在官方交往;1950年英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駐港單位只能以國民黨的名義活動。1956年香港發生雙十暴動,香港居民與工人慶祝雙十節,張貼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廠方與香港官員撕掉、禁止,右翼工會與黑幫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約60人死亡,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秘書被驅逐出境,從此中華民國政府派駐單位只能以中華旅行社名義運作。
中華旅行社的招牌無法表現出政府派駐機構的事實,與港府交涉,只能透過層級不高、時靈時不靈的單一窗口,無法直接與港府各部門往來。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後,督導港澳業務的副主委傅棟成,推動台港兩地的官方往來,他籌設了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香港政府也成立了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兩會形式上是民間組織,扮演兩地政府往來的白手套,是台港官員直接協商的平台。
2010年5月26日,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右)推動設立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是為提升台灣與香港的互動與交流於成立的公設財團法人。(資料照,郭晉瑋攝)
賴幸媛對台港往來,意在突顯我官方角色,彰顯中華民國。2010年台港策進會與港台協進會在台灣舉行聯席會議,兩地政府官員史上首次同台,賴幸媛的講稿裡提到了孫文;被中華民國奉為國父的孫文,1923在香港大學演說提到其革命思想發源地就是香港。
賴幸媛演講談歷史籲正視中華民國
賴幸媛的演講提到了孫文在香港成立了興中會總機關,參與籌劃廣州起義與惠州起義等武力革命。賴幸媛定調香港不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香港,也是創建中華民國的基地。在港府官員面前,賴幸媛站穩她是政府部長的立場,講出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客觀事實。
賴幸媛當著香港高官大談武力革命,香港《蘋果日報》評論說:「曾俊華聞革命,淨係講食。」《蘋果日報》寫道,賴幸媛以豪邁語調指出「香港,是國民革命的發源地」時,港官對武裝革命,坐立不安,面如土色。台灣高官做足功課,由近而遠以百年歷史講台、港關係,「財爺」曾俊華說的是,台港兩地街頭美食可以互補。
(相關報導:
台港變局1》撐香港喊假的?港人遷台門檻不降反升 政治審查「被當大陸人」
|
更多文章
)
2012年5月,香港財政司司長、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榮譽主席曾俊華(左)來台拜會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右)。(取自賴幸媛主委臉書)
與賴幸媛討論講稿時,我們討論了港台淵源。對我這一代,國中時的港劇楚留香,是台灣人窺見香港流行文化的窗口,此後綜藝節目上常見說著廣東腔國語的周潤發、劉德華,香港的影視流行文化深刻影響台灣社會,香港新浪潮電影與台灣新電影相互影響。
我與香港別有淵源,為了博士論文,連續5年每年都會在香港待上一陣子。香港《城鄉規劃法》的濫觴,和台灣一樣,都是殖民者的軍隊一上岸,沒死於砲火卻死於疾病,為了自己得活命,推動現代都市計畫。殖民政府曾以風俗各異為藉口,拒絕改善華人住區的基礎建設,英國人說,擁擠是華人的天性,所以一個街屋可以擠上10多個家庭。
台灣也曾是大英帝國貿易侵略的目標,1868年英國軍艦到台灣,向安平開炮,摧毀了大量的民居和商舖,隨後英國陸戰隊登陸,清軍將領江國鎮自盡,英國差點占領整個台灣。
賴幸媛的演講,論歷史,談港台這兩個漢人移民土地,都位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前沿;論政治,強調因為這段中華民國武裝革命的歷史,讓她這位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正港台灣人」,覺得與香港血脈相連。弦外之音是:香港以及香港遙奉的北京政府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客觀事實,若沒有中華民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與香港何關?
2010年,台港策進會與港台協進會在台灣舉行聯席會議,兩岸官員首次同台。圖為2012年9月25日「策進會」與「協進會」第三次聯席會議。(取自陸委會臉書)
更名辦事處「香港對台門戶順勢大開」
藉著策進會與協進會平台,陸委會港澳處長朱曦著手推進中華旅行社更名案,並提升我駐港機構的功能。港府同意自2011年7月15日起改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台灣許多駐外國辦事處的名字一樣。港府另取消我方派駐機構員額限制,同意提供我駐港機構及人員各項執行業務上之相關便利禮遇措施,包括免徵薪俸稅、合理居留期限、免收簽證手續費、視業務需要進入機場及港口禁區接送我方重要官員或貴賓、使用禮遇通道或設施等。
同時香港政府也來台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等於是港府在台灣設了個代表處。台港關係大躍升,對兩地政情熟悉的媒體朋友多不可置信,謹小慎微,常故意給台灣穿小鞋的香港,竟然放開手腳了。
這案子談了7個月,大勢底定後,賴幸媛才在總統府的兩岸最高決策會議上報告。與會高層都高興,副總統蕭萬長說,再也談不出更好的結果;總統馬英九說「石破天驚的突破、不可能的任務」。
22011年7月20日,香港「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圖為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取自陸委會臉書)
由於兩岸關係特殊,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此賴幸媛公開喜訊時,遣詞用字謹慎。為了讓這項歷史性的突破,更淺顯地被瞭解,賴幸媛授意,我用「熟悉台港互動人士」的名義,給了媒體一段說明:
港府在台港關係上,一向較保守,甚至比北京小心,此次陸委會宣布駐港機構更名及地位提升,明顯地看到了台港依循一般政府與政府間官方往來的慣例,彼此禮遇。中華民國駐港機構的官方性質很明顯,這種進展,甚至比兩岸關係更前進一步。是香港自己想跨出一步,而北京有氣度;也是馬英九與賴幸媛3年多來常講「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陸委會每次文宣廣告都大量運用中華民國國旗,凝聚台灣認同,這種堅定立場,使得北京與港府都得正視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客觀事實,瞭解應與台灣官方直接打交道。
面對媒體我們也解釋,駐港機構從此相當於領事館,我駐港人員獲得相當於外交禮遇的待遇。因為朱曦,我後來也見識過香港機場的政府貴賓室,不是有錢就進得去,與航空公司貴賓室不同,極其無聊,也沒美食。
最後一刻的港簽:行李可以開始打包了嗎?
賴幸媛將於7月18日啟程,7月20日在駐港辦事處換招牌,行程已規劃並對外宣布。7月15日星期五,接下來是周末不上班,隨行陸委會同仁申請的港簽還沒下來,有點擔心被阻撓,整個行程去不成。港簽名義上由香港核發,但港府一定得等北京點頭。資深的陸委會同仁說,港府會等到最後一刻才給港簽,稍稍刁難但並不阻擋,歷來如此。
副主委劉德勳要我打電話到北京,他教我:「你就問說你行李可以開始打包了嗎?」北京那邊方藉機抱怨陸委會太高調,且沒有彰顯大陸的善意。對方說:「你們公司的說法,影響挺大的,我們內部商量,根本不是你們說的這回事,不應該都說成是台灣單方面的突破。那個旅行社的功能高了,但你們不應該一直強調它的官方性質。你們應該瞭解這是兩岸互動下的善意,希望你們講話過份的部分到此為止。」
ECFA談判期間,時任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負責建立與對岸的談判管道。(新新聞資料照)
電話那端,要我看看反映北京立場的《中評社》罵賴幸媛的評論,文章裡說她尾巴都翹起來了。港簽的問題對方仍不願表態,畢竟形式上,這是港府的權限,應由港府回覆。我追問了幾次行李要不要打包,最後對方笑說:「該準備的就準備吧」,就是不鬆口,不過意思也差不多了。
賴幸媛將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後,當年12月駐台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正式在台北成立。就在運作將滿10年時,今年5月18日,港府宣布駐台辦事處停止運作,港府不讓台灣官員到香港辦公,也停止了自家官員在台灣的公務。賴幸媛時代台港相向而行,建立了官方與官方互動的模式,10年後兩地官員陷入不相往來的處境,台港關係比中華旅行社的時代還退步。
(相關報導:
台港變局1》撐香港喊假的?港人遷台門檻不降反升 政治審查「被當大陸人」
|
更多文章
)
我香港辦事處堅拒港府要求逼迫簽署「一中承諾書」而撤回台灣,代理處長林振宙(中)等7位同仁於6月20日下午抵台。(資料照,取自陸委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