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曾俊華 文章列表
#
曾俊華
約 6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香港夜生活榮景不再:港府大幅調降烈酒稅,「夜經濟」真能再次起飛嗎?
10月16日,香港特首李家超本月早些時候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在各界爭議聲中下調烈酒率政策。
BBC News 中文
2024-10-21 16:35
風生活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經濟
經濟熱議》香港的大麻煩!港人北上搶大陸便宜貨,本島零售大蕭條;港府前高官感嘆:前景相當困難
中國通縮加劇,物價下跌,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跨境到深圳購物,到Costco和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商店(Sam'sClub)採購冷凍食品和廉價家具,使得香港零售大受影響,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自去年2月取消疫情旅行限制後,香港居民去年北上旅行,超過5,000萬人次。
金牛幫幫忙
2024-02-27 13:3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反送中猶如醍醐灌頂,人生歷程有了新的醒悟
腐敗是這個政權執政的基礎。以法治國,以德治國,都是自欺欺人,以腐治國才是實情。
李怡
2022-09-10 13:50
新聞
兩岸
香港特首「選舉」:5月8日就要投票,重量級人物至今無人參選,林鄭月娥也未表態
第六屆香港特首選舉將於5月8日舉行,這是中國政府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相關法律後的首次特首選舉,選舉提名即將於4月3日展開,惟至今天仍未有「重量級」的政界人士宣佈參選,而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未表明會否爭取連任。
BBC News 中文
2022-04-04 0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習近平支持的林鄭月娥即將交棒:香港特首選戰持續沉寂,顯示北京仍未敲定人選
香港政府上月公布特首選舉的提名期,從2月20日至3月5日接受提名,是北京政府去年改變香港的選舉制度後,第一次特首選舉。雖然特首選舉即將在3月27日舉行,但至今只有一人正式公布參選意向,與以往的選舉氣氛完全不同。
BBC News 中文
2022-02-10 05:00
VIP
評論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香港選舉後的政局──立法會選舉與特首競賽
香港在國安法時代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立法會雖然「清一色」建制派,但建制派內又變得「五光十色」、勢力重組趨勢明顯。此外,更令人關注的是2022年3月的行政長官選舉,到底林鄭月娥會不會連任。
黎蝸藤
2021-12-30 14:50
VIP
政治
兩岸
調查
新新聞
台港變局3》台港辦事處7月謝幕 賴幸媛10年前如何卸下中華旅行社招牌?
台灣駐港辦事處7月將面臨沒有中華民國政府官員辦公的處境,只剩下香港雇員處理例行業務。連續2年,10名台灣派港官員的港簽受到刁難,港府要求必須簽署「一中承諾書」才願給簽證,拒絕依從者無法上任或被迫限期離港,現僅剩經濟組長留守並代理辦事處長,且其港簽將於7月到期,屆時只能返台。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和緩,台灣派港官員從沒簽過「一中承諾書」;蔡政府時代,這紙聲明成為港府拒絕與台灣官方互動的藉口。
施威全
2021-07-02 17:00
新聞
政治
兩岸
繼香港之後,澳門政府關閉駐台辦事處
繼香港在台灣的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5月18日暫停運作後,澳門政府今(16)日宣布,在台灣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將於19日(周六)起暫停運作。澳門政府表示,充分考慮居民需求,在辦事處暫時停止運作期間,將會透過旅遊局設立的 24小時熱線處理一般查詢、在台澳門居民服務事項和求助個案,以及向台灣居民提供與澳門相關資訊。至於有關防疫資訊的查詢,可致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查詢熱線。
林庭瑤
2021-06-16 11:3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黎蝸藤專欄:從基本法時代進入國安法時代,這一年來香港改變了什麼
每年六月都是香港的多事之秋,以前是紀念六四和七一大游行,近兩年開始多了兩個紀念日:逃犯條例事件(反送中運動)和頒佈實施《港區國安法》(以下簡稱《國安法》)。雖然逃犯條例爭議早在三、四月份就開始,五月更有星火燎原之勢;但一般把6月12日視爲反送中運動的起點。
黎蝸藤
2021-06-06 14: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香港關閉駐台灣辦事處 回顧風雨飄搖的「港台特殊連結」
香港政府早前宣佈將會暫時關閉駐台灣的經濟貿易和文化辦事處(簡稱「經貿文辦」),再一次反映出台港關係的低谷,也顯示香港政府對台灣的政策,越來越靠攏北京政府的指示,香港過去成兩岸溝通橋樑的角色進一步被沖淡。
BBC News 中文
2021-05-23 17: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台港角力》港府停辦駐台業務,我方如何出招?
香港駐台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自18日停止運作,港府批台灣政府成立「援港專案」與「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協助反送中示威者,粗暴干涉香港事務,並指香港駐台人員曾受台灣激進人士威嚇,現已撤離所有人員返港。陸委會表示,協助反送中示威者是基於人道,我香港辦事處遭親中人士陳情抗爭,港府不聞不問,甚至放任親中媒體製造假新聞抹黑。
林庭瑤
2021-05-21 21:00
評論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愛國者治港」修法,香港民主被套上七重枷鎖
3月11日中國大人以2895票贊成、沒有反對票、只有1票棄權,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簡稱《決定》),授權人大常委會修改《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藉此落實「愛國者治港」,封殺「不愛國」的反對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後的記者會稱,堅持「愛國者治港」是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黎蝸藤
2021-03-12 06:40
新聞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香港區選掀政治新頁,民意海嘯淹沒建制派
香港區議會選舉於十一月二十四日順利完成,在民意海嘯下,一片金黃的戰果震驚北京、港府、建制派甚至民間。泛民主派大勝,拿下九成議席,建制派全面崩盤,對日後政局影響深遠。其中,泛民取得特首小圈子選舉一二○○票中的一成選委票,足以左右大局。
新新聞謝弘一
2019-11-27 16: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建制派空前慘敗,林鄭月娥稱「虛心聆聽反思」 港媒:北京可能再度考慮林鄭去留
親北京的香港「建制派」24日在區議會選舉中全面潰敗,港府對「反送中」抗爭的鎮壓路線,也遭受民意全面反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25日發表聲明,表示「尊重這次選舉結果」也一定會「虛心聆聽」。但專家認為遭遇大敗的建制派可能跟特首產生矛盾,甚至有港媒判斷,這場選戰可能影響林鄭去留。
李忠謙
2019-11-25 14:21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施威全觀點:中華民國派的反送中論述
「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說這句話的是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總理,中華民國尊為國父。
奔騰思潮
2019-09-13 07:10
新聞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香港終局決戰,玉石俱焚?
五年前的八月三十一日,中央人大常委會否決香港普選,間接引爆七十九天的雨傘運動。五年後,八月中旬港府跟隨中央的步伐吹「和風」,但過去一周對香港的態度漸趨強硬,港府更考慮用殖民地時期只在一九六七年用了一次的《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緊急法》)。
新新聞關震海
2019-09-04 14:50
評論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張秀賢專欄:為何曾俊華不能如馬哈地般叛變
馬哈地成功帶領反對派,取得關鍵的保守票源;曾俊華縱使取得逾六成民意支持,成功拉攏部分保守選民支持,但礙於北京對選舉的操控,最終在高民望下落敗。為何兩者命運大不同?
張秀賢
2018-05-25 07:00
新聞
兩岸
國內
回顧2017》「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兩岸三地的網絡熱詞
中港台網友過去一年不負眾望,再次創造了不少風趣幽默的網絡流行語。有些熱詞受大眾文化影響,有些則與新聞事件息息相關。「打call」是甚麼意思?「Seafood」只是指海鮮嗎?BBC中文為各位介紹十個紅爆兩岸三地的網絡流行語。
BBC News 中文
2017-12-26 17:10
評論
兩岸
專欄
涂謹申觀點:香港年來政局與一國兩制危機
2017年將盡,香港立法會內建制派趁6名議員被DQ(取消資格)後仍未補選的空檔期,議席佔絕大多數之際,提出大幅削弱議員制衡力的《議事規則修訂案》,並在特區政府和立法會主席「配合」下,於12月15日強行通過。被修訂後的立法會《議事規則》下,議員調查政府的權力被削、屬建制派的立法會主席權力獲得擴大,連民主派或非建制議員本來可以運用最卑微的手段「拉布」(即Filibuster,台稱為「費力把事拖」),以程序阻撓惡法通過,都幾近完全被廢。
涂謹申
2017-12-18 05:50
新聞
政治
兩岸
BBC觀察》同樣深受「習」愛的女性領導人:林鄭月娥風光上任、洪秀柱悄悄下台
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7月1日在隆重的儀式聲中,正式宣佈就職,成為香港首任的女性行政長官。晚上維港慶祝煙火,不僅燦爛輝煌,更多次出現「20」、「HK」與「中國」等字樣,似乎宣告這位女特首的風光到來。
BBC中文網駐台北特約記者鄭仲嵐
2017-07-03 08:1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