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通過海、陸、空對擁有 4400 萬人口的歐洲民主國家烏克蘭發動了毀滅性的攻擊,大批難民外逃。
過去幾個月來,俄國總統普京一直否認有意入侵鄰國,但隨後便撕毀了一項和平協議,發動了被德國稱作「普京的戰爭」,向烏克蘭的北部、東部和南部投入大量兵力。
隨著死亡人數的攀升,俄羅斯領導人被指控破壞了歐洲和平。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危及歐洲大陸的整個安全格局。
BBC新聞部記者科比(Paul Kirby)梳理了幾個世人普遍關心的問題:
俄國為什麼發起軍事攻勢?
普京總統在 2 月 24 日黎明前的電視講話中宣佈,俄羅斯感到自己的「安全、發展和存在」受到來自烏克蘭的持續的威脅。
隨即,烏克蘭靠近邊境的機場和軍事基地遭到襲擊,俄軍坦克和部隊從俄羅斯、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及其盟友白羅斯(白俄羅斯)向烏克蘭挺進。然後,戰機轟炸了主要城市,俄羅斯軍隊控制了南部關鍵港口城市黑爾孫。
俄羅斯拒絶使用「戰爭」甚至「入侵」這樣的詞匯;它的領導人給出的許多理由都是錯誤的或不合理的。
他聲稱自己的目標是保護遭受欺凌和種族滅絶的人,並致力於烏克蘭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克蘭沒有種族滅絶: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由一位猶太人總統領導。
「我怎麼可能是納粹?」哲連斯基說。他將俄羅斯的猛烈攻勢比作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入侵。烏克蘭首席拉比和奧斯威辛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也駁斥了俄羅斯的指稱。
自從親俄羅斯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2014年被持續數月的民眾視為抗議趕下台後,普京總統經常指責烏克蘭落入了極端分子的控制。
後來,作為報復,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南部地區,並在烏克蘭東部引發叛亂,支持分離主義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作戰,1.4 萬人在那場內戰中喪生。
2021 年底,俄羅斯開始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大量軍隊,但一再否認將發動襲擊。然後,普京拋棄了 2015 年簽署的東部和平協議,承認叛軍控制地區的獨立。
俄羅斯相當長時間以來一直抵制烏克蘭向歐盟和西方防禦性軍事聯盟北約靠近。在向烏克蘭宣戰時,他指責北約在威脅「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未來的歷史」。

普京想要什麼?
他不僅要求烏克蘭永遠不加入北約,還要求北約將時光逆轉到 1997 年,扭轉其向東擴張的趨勢。他抱怨俄羅斯「沒有退路 —— 他們認為我們會袖手旁觀嗎?」。
他希望北約從 1997 年加盟的成員國中撤出駐軍和軍事設施,並且不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進攻性武器」,這指的是中歐、東歐和波羅的海。
不過,這顯然超出了北約範圍。用德國總理的話說,俄羅斯領導人「希望按照他的世界觀掌控歐洲」。
2021年,普京總統寫了一篇長文,將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描述為「一個民族」,並將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描述為「俄羅斯歷史性的解體」。
正是他在 2013 年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不與歐盟簽署結盟條約,這引發了大規模抗議,最終推翻了親克里姆林宮的總統。
在普京總統看來,西方早在 1990 年就承諾北約將「不會向東擴張一英寸」,但還是那麼做了。
不過,那是在蘇聯解體之前,所以對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做的這個承諾,只是在德國統一的背景下提到東德。
戈巴契夫後來表示,當時「從未討論過北約擴張的話題」。
俄羅斯能走多遠?
現在很明顯,俄羅斯正在尋求佔領大城市並推翻烏克蘭民選政府。哲連斯基總統說,他已得到警告,「敵人已將我指定為第一目標;我的家人是第二目標」。
俄羅斯宣稱的目標是讓烏克蘭擺脫壓迫並「去納粹化」。在這種類似於「自 2014 年以來法西斯分子控制的烏克蘭」的虛假敘述下,普京曾談到將「那些對平民犯下無數血腥罪行的人」繩之以法。
他對烏克蘭的長期野心目前未知。他否認試圖佔領烏克蘭,並在 1 月份反駁了英國對他的指控 ——他正在密謀安插親克里姆林宮傀儡。一份未經證實的情報稱,普京的目標是將該國一分為二。
普京面臨來自敵對勢力的強大抵抗,但他已經表明態度,為了達到目的他也準備轟炸平民區。
俄羅斯的波羅的海鄰國沒有受到直接威脅,但北約加強了那裡的防禦,以防萬一。
在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羅斯的公眾焦點始終集中在由俄羅斯支持的叛軍控制的東部地區。但當普京總統承認他們的獨立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普京不僅明確表示他認為那裡不再是烏克蘭的一部分,還釋放了支持他們對更多烏克蘭領土的主張。反叛力量自稱的人民共和國覆蓋了盧甘斯克、頓內次克地區的三分之一多一點,同時繼續覬覦其它地區。
北約說了什麼?
北約是一個防禦性聯盟,對新成員開放政策,其 30 個成員國堅稱不會改變。烏克蘭總統希望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但正如德國總理所明確表示的那樣,烏克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加入的可能。
認為現在會有的北約成員國放棄其成員資格的想法也沒有可能。

西方能做什麼?
北約的防禦聯盟已明確表示,沒有向烏克蘭派遣作戰部隊的計劃,但成員國提供了武器和野戰醫院,而歐盟在其歷史上第一次購買和發放武器及其他裝備。
北約已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部署了數千名官兵,並且首次啟動比以前規模大得多的快速反應部隊。北約不會說可能去哪裡,比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 歐盟、美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正在切斷俄羅斯主要銀行與國際 SWIFT 支付網絡的聯繫,阻止資金順利、快速地跨境轉移;
- 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已對俄羅斯航空公司關閉領空;
- 美國、歐盟和英國正在對普京總統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實施個人制裁,而歐盟正在針對 351 名俄羅斯國會議員實施制裁;
- 德國已停止審批俄羅斯的 Nord Stream 2 天然氣管道,這是俄羅斯和歐洲公司的一項重大投資;
- 被視為克里姆林宮喉舌的俄羅斯國營媒體」人造衛星「和」今日俄羅斯「在歐盟範圍內被禁止;
- 今年的歐洲冠軍聯賽決賽從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改到法國,俄羅斯汽車大獎賽也不會在索契舉行;
- 國際殘奧委員會(IPC)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參賽,並將他們逐出北京冬奧會。
這次入侵對歐洲有多危險?
對於烏克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時刻,炸彈如雨點般襲擊城市,平民湧向冷戰時期的防空洞。
在德國總理蕭爾茨所說的"普京的戰爭"中,已經有數千人喪生——平民和士兵。俄羅斯的猛攻已促使百萬人越過烏克蘭邊境逃離。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斯洛伐克正在大量湧入,而歐盟則表示可能有超過 700 萬人流離失所。
幾天前,俄羅斯領導人甚至將他的核力量置於高度戒備狀態,幾天后他威脅西方,如果它擋住他的路,「後果將是你從未見過的」。
這樣的場景對整個大陸來說都是駭人聽聞的,見證了一個大國幾十年來第一次入侵歐洲鄰國。回顧冷戰,哲連斯基談到烏克蘭正在努力避免新的鐵幕將俄羅斯與文明世界隔離開來。
對於歐洲領導人來說,這次入侵帶來了二戰以來最黑暗的時刻。法國的伊曼紐爾·馬克龍談到了歐洲歷史的轉折點,而德國的奧拉夫·舒爾茨則警告說「普京想要一個俄羅斯帝國」。

有沒有擺脫困境的外交管道?
目前看來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極小,即便雙方已經在白羅斯邊境地區開始停火談判。
俄國堅持基輔放下武器、解除武裝,而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再長遠一點,戰後任何可能簽署的協議都將必須包括東烏克蘭的主權歸屬和西方軍備控制問題。
俄羅斯對飛彈基地互查的「透明機制」提議持積極態度;這些基地有兩個在俄羅斯,兩個在羅馬尼亞和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