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自古時勢造英雄─談黃埔一期(學歷篇)

國父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與蔣中正(中)、何應欽(左)、王柏齡(右)合影。(作者提供)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狄更斯 《雙城記》

在111年歲末年終,準備迎接112新年元旦之際,陸軍官校也同時進入迎接「黃埔百年」榮典倒數計時(113.6.16),在積極籌備百年慶典活動中,我們不妨回首來時路,了解民國13年「黃埔一期」是如何在艱辛困頓環境中成長茁壯,對中華民國統一做出了無可取代的巨大貢獻。

我們可從民國13年黃埔一期645位的學生中,看到他們如何從動盪不安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做了一生當中最大膽、最艱難、及最明智的選擇,不是高官厚祿更不是名利財富,僅是為了拯救多災多難、才剛成立十三個年頭的中華民國。一個執念,一腔熱血,一支步槍,一場接一場的戰爭等著他們……。

誠如大家耳熟能詳官校大門的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它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那當年的年輕人既不為錢財名利,那又為何而來?絕非唱高調搞文宣,黃埔一期的學生就是為了挽救中華民國,拯救四萬萬人民於水火之中而來,都是義無反顧的「志願役」。

黃埔軍校開學演講典禮。(圖/維基百科)
黃埔軍校開學演講典禮。(資料照,圖/維基百科)

他們放棄了原有穩定職位及安定的生活,來到一個連三餐都有中斷之虞,一人一支步槍都不可得的軍校,更別奢望有熱水澡,最低薪資及終生俸等保障條款。軍校黨代表(政戰部主任)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女士曾說:其夫經常拖著疲憊身心,深夜一二點才返家,只為了等軍閥吸完鴉片才肯談借款事宜,為了師生們日常的生活開銷只得忍耐。

所以在物質條件如此惡劣環境下能招的到人嗎?又有甚麼樣的年輕人願意投考黃埔?

唐末詩人章碣,寫了一首詩《焚書坑》。毛澤東對這首詩也特別的偏愛。「“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首詩最經典的是後面兩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坑灰未冷山東亂,說的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坑裏的灰燼還沒有冷卻,已經天下大亂了;劉項原來不讀書,說的是逐鹿天下的漢高祖劉邦,與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原來都是不讀書的大老粗。

而黃埔一期學生的素質也遭懷疑如同劉項般,在那遍地烽火兵荒馬亂的年代,當兵就是文盲及窮困人家無路可去,能找碗飯吃的唯一出路,故有好男不當兵之諺語,誠所謂「丘八」是也。然黃埔一期素質之高實令人摔落手機、跌破眼鏡。

當時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群雄割據(軍閥)社會動盪不安,所以都是在秘密進行招考,非常憂慮招來一堆不識字的文盲,但結果是全國菁英千里奔赴黃埔大門。黃埔一期在入學前就有不少人進入社會工作,先從軍職說起,有大元帥府特任的趙志超;粵軍第六軍少將司令兼廣東三水縣長的范漢傑;川軍第五混成旅上校團長李杲;其它中校以下校尉官軍需書記等逾百人,另外軍閥馮玉祥部屬上士馬師恭,後來成為國軍傘兵的創始者、也是首任傘兵司令。(經歷如附表一)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黃埔生在這一戰要打光了!」血肉磨坊之「淞滬會戰」 更多文章

黃埔一期學前經歷統計(作者提供)
黃埔一期學前經歷統計(作者提供)

在教育素質上,具大學畢業學歷者有18位。如:王之宇(河南留歐美預校);朱祥雲(聖心大學、復旦大學);李仙洲(上海大學);余程萬(中國大學政治系);冷欣(上海之江大學文);蔣超雄(中央警官學校2期),韓雲超(上海暨南大學)等人。大學肄業63位(留日1留德1),其餘專科26位(留法2);專科肄業44位;師範畢業46位、高中159位、講武學堂74位、初中39位、不可考約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