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航運股的基本面,談現在值得長期投資嗎?

滿載貨櫃的巨型輪船,在投資人眼中看來都是賺錢機會(圖片來源:Maersk Instagram)

本人於5月14日風傳媒發表:「航運股的今生,口罩股的前世」一文,前幾天看到財經文化董事長謝金河臉書、及6月20日先探周刊謝董:「長線與短線,...投資與投機大不同,搭乘台股下個新里程」一文。分別回應本人文章,提出內容大意:「質疑航運業與口罩業產業面不能對比」、「本人用短線思維去批判顏益財」、「航運三雄市值大增,及新造船數量多,代表競爭力提升,持續看多」、「暗諷本人需要多閱讀,把基本面放在心中」等四項批評。

謝董是目前台灣財經界指標性領導人之一,本人也是他長期的粉絲,對其指教當然誠惶誠恐,所以即在其「臉書」,及轉載其文章的「經濟日報」、「聯合報」讀者留言,分別提出解釋,惟均遭刪除,沒有回應,另外風傳媒亦告知,收到揚言對本人提告匿名信一封,所以本人不得已,才再公開投書說明。

一、航運業是標準景氣循環股

首先我還是要再次強調,航運業是標準景氣循環股,例如:過去陽明十年從來沒有配息,據估計目前負債仍有大約1,464億,得到證明。此次若是真如法人最樂觀預測,今明二年稅後EPS都是30元,但是此後8年又進入另一景氣衰退,EPS都回歸為0,那未來十年也只剛好還清債務,完全發不出股利,請問現在股價約140元,比中華電114元更高,基本面依據是什麼?

依照陽明董座鄭貞茂的說法,是EPS比中華電高。但是,中華電沒有景氣循環問題,過去10年每年EPS都4元上下,未來也有同樣實力,每年都可以穩定配息4、5元以上,而陽明現在及短期內的未來,都完全沒有能力分紅給股東,我的文章只是理性分析,台股以EPS至上,主張是否合理?我想讀者心中自有一把尺。

謝董自貨櫃三雄登上150元,萬海甚至突破200元,卻於此時看好,而且說「如果貨櫃航運的景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十幾年大景氣,這次千萬別短線操作,手上有低持股成本的航運股會立於不敗之地」,上船就不要當盲劍客,本文除回應其質疑外,並分析其喊進是否有道理?

二、質疑航運業與口罩業,產業面不能對比

引述謝董文章原文:「有人把貨櫃航運當成口罩股…去年恆大(1325)漲到二一六元,市值跑到一八四億,我說我要是恆大老闆,可能會把公司股票全賣掉,因為要設一條口罩生產線不必花幾億,…但是貨櫃船不是想買就能唾手可得,這是重資本投資,…跟口罩產業不太一樣」。

謝董質疑與許多散戶投資人一樣,只看我的文章標題就批評;事實上本人「航運股的今生,口罩股的前世」一文,完全沒有提到口罩業的經營,更沒有做航運與口罩二種產業經營的比較,只分析兩者在COVID-19疫情的突發事件中,帶來短期高獲利的EPS,炒作股價的手法,及預測未來可能同樣會崩跌的結果做比較,完全沒有謝董在臉書表示,本人看衰台灣航運業,或是看輕台灣,在此先聲明。 (相關報導: 疫苗是關鍵?「航海王」領頭先行 謝金河:「航空慘業」將出現大轉折 更多文章

2020年新冠肺炎侵襲,台灣民眾戴口罩自我保護(AP)
2020年新冠肺炎侵襲,口罩相關個股曾經飆漲(AP)

但是,去年2、3月疫情全世界爆發時,謝董亦同樣公開喊話,「買口罩,不要忘記買股票」,當時也造成口罩股飆漲,但是事隔不到幾個月,股價全部暴跌,股民血流成河,受傷極為嚴重。當時謝董吹捧口罩股,誇讚:「口罩國家隊」、「拉動巨大產能,成為傳奇!」、「台灣走向世界最好機會!」、「台灣人終於找回光榮感!」...等等,可是把囗罩股捧上天,而且從來沒有聽過謝董警告投資人,恆大(1325)漲到二一六元太高,要賣了,現在說:「我要是恆大老闆,可能會把公司股票全賣掉」,是否馬後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