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揭仲專欄:開戰一周,解析俄、烏兩軍犯下的戰略錯誤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俄軍進攻烏克蘭犯了戰略錯誤。圖為俄軍的裝甲車在哈爾基夫攻城戰中起火燃燒。(美聯社)

自俄羅斯總統普丁於2月24日下令對烏克蘭執行「特殊軍事行動」,迄3月1日已歷時6天,但俄軍的攻勢除了南部戰線相對順利,已控制札波羅結(Zaporizhzhia)周邊地帶、亞速海北岸的別爾江斯克(Berdiansk)與黑海北部的赫爾松(Kherson)等地,並在聶伯河西岸建立了橋頭堡;其餘主要目標包括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東北部第一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與黑海北岸重鎮敖德薩(Odessa)等,目前都還未落入俄軍掌控。一時間,俄軍攻勢看似陷入了膠著。

俄羅斯的「特殊軍事行動」,初期西方國家研判可能在96小時內拿下基輔;但等96小時過去後,俄軍卻仍頓兵在烏克蘭北部的基輔與東北部的哈爾基夫這兩個最具象徵意義的大城之外;主要原因之一是俄軍後勤供應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俄軍攻勢的動能與行動協調。例如俄軍越過烏克蘭邊境後不久,即出現許多機械化縱隊因燃料用盡與機械故障等因素,不得不停止前進;甚至還因為遲遲等不到補給,被迫棄車。而且出現這種情形的還不僅一般單位,連俄軍在東北部哈爾基夫戰線的主力精銳部隊,數度參加紅場閱兵的近衛戰車第四師亦復如此。

當初俄羅斯在集結軍力時,是想藉武力威脅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