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有中共軍隊追殺,美國如何成功撤走60萬僑民?揭國共內戰中的超驚險撤僑行動

國共內戰期間,美國「圍攻者行動」成功撤走了滯留在中國的60萬日韓僑民,堪稱是非常成功的撤退行動。(圖/取自Wikipedia)

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倉卒撤軍撤僑的畫面震驚全球,中俄等國一時間炒起「美國衰退論」。然而,在二戰後的美國史,這些撤僑事件其實很常見,例如1975年西貢淪陷、1979年德黑蘭人質事件、1991年索馬里內戰等等。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今天要講述的是中國國共內戰期間,美國的「圍攻者行動」(Operation Beleaguer)。

二戰後滯留60萬日韓軍人,美軍陷入國共內戰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戰爭結束。接下來,同盟國還要善後,例如處理日軍投降和交接工作。新奧爾良大學知名軍事史學家米萊特(Allan R. Millett)曾研究美軍戰後於遠東地區的活動。他指,本來美國已部署海軍陸戰隊,準備日本本島登陸戰。在日本投降後不夠一個月,美國第三兩棲軍(III Amphibious Corps)的第1和第6分隊就被派往接管華北地區,他們很快佔領了河北和山東的主要城市,指揮當地日軍解除武裝。

當時,中國依然滯留了超過60萬日韓軍人,美軍要協助撤離這些僑民、保護美國在華北的財產,以及維持秩序,直到國民政府接管當地。可是,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任務比想像中複雜,其時中國共產黨已經佔據了河北和山東大部分的鄉村地區。當時統領第三兩棲軍的是羅基將軍(Keller E. Rockey),他吩咐將士們儘量避免與中共發生衝突,甚至在日後的國共內戰表明立場,例如美軍並未理會國民政府反對,刻意不進入芝罘(現稱煙台)。

(圖/取自*CUP)
1945年9月,一名美軍正看守投降的日本軍。(圖/Getty Images/*CUP提供)

加快撤走日韓僑民,卻遭到中共騷擾偷襲

到11月,整個第三兩棲軍都抵達了中國,加快撤走日韓僑民,並接管各個交通要道,例如河北通向北京的鐵路、渤海灣口和秦皇島的海港,並常在各處空中和陸上巡邏。當時國民政府的軍隊已很散渙,美軍容許部分日本軍人充當防衛工作。然而,美軍很快就發現自己被捲入國共內戰之中,國共雙方因為受降權之爭,在多個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米萊特指出,國民政府希望利用河北和山東的美軍分擔防務,調走原駐的國軍北上到滿州地區。

中共亦沒有可能雙手奉上河北和山東,而且美軍繼續駐守兩地,南方的國軍就會持續得到煤料補給。於是,中共游擊隊持續偷襲低飛的戰機,又以狙擊手槍殺巡邏人員和車站守衛。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共發生10宗衝突,1名海軍陸戰隊員陣亡,10人受傷;即使美國參謀總長馬歇爾在12月訪華,先後與蔣介石、周恩來會面,一度促成和談,但亦阻止不了局勢惡化。事實上,美國也不願再加碼支持脆弱不堪的國民政府。 (相關報導: 奶奶掀起衣服的那刻,所有人都沉默了…14歲遭擄來台、抵抗就被電擊,揭新竹慰安婦血淚史 更多文章

由於缺乏船隻,而且當地人對日本人依然有敵視心態,並不積極協助任務,撤僑行動比原先估計的慢,但大致順利,在 1946年夏天已撤走大約50萬日韓僑民。由於戰略目的已經達成,美國亦部署有序地從中國撤軍。當年年初駐華美軍大約有4.6萬人,但在一年過後只剩下5,000人,例如留守山東的第六分隊慢慢降級至一個營的規模,戰略重點為看守海軍在青島的財產。然而在1946年夏天,中共游擊隊再次襲擊為數已不多的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