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疫苗接種改排序先斬後奏?官員順位提前、65至74歲推遲決策又沒會議紀錄

早在2020年7月6日,ACIP就提出了第1版的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5月中旬爆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社區傳播,隨著疫情高張,疫苗瞬間洛陽紙貴,「誰該先打」、「誰不該先打」、「我與我的家人何時才能打」成為民眾最關切的話題。此時,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了第3版、7大類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不僅涵蓋人數與順位與前2版有很大的變化,被列為優先順位類別實際涵蓋族群模糊不清、人數不斷膨脹,乃至於接種第1劑疫苗人數一早就衝破列冊人數……,都一再動搖國人對政府制訂疫苗政策公平性,以及維護疫苗接種順序正義的信心與信任。

疫苗接種順序是由誰決定的?在疫情爆發期間自然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然而排定疫苗接種順位要考慮病毒特性、群體接觸與感染風險高低,這是非常複雜且專業的事。因此,攸關疫苗政策,必須仰賴一群專家學者在後扮演諮詢角色,提供決策者最專業且超然的建議,這也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長期被賦予的使命。

衛福部ACIP提供疫苗政策諮詢 3月19日後不曾召開大會

事實上,早在2020年7月6日,ACIP就提出了第1版的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涵蓋9大類、1358萬人,前3順位對象依序分別是醫事人員、中央地方防疫人員及警察憲兵。隨著全球各地疫情變化及防疫經驗累積,ACIP今年3月8日提出了第2版的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涵蓋10大類、1370萬3000人;此時原列第3順位的警察憲兵退居第5位,取而代之的則是新列第3位的航空、船埠、防疫車隊駕駛等高風險接觸人員,以及第4位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的公費與自費對象。

20210620-ACIP去年7月6日公布的第一版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對象。(取自CDC網站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ACIP去年7月6日公布的第1版新冠肺炎公費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對象。(取自CDC網站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問題來了,根據疾管署(CDC)網站的公開紀錄,ACIP在上述2次會議之後,僅在今年3月19日針對即將在台灣上市施打的AZ疫苗血栓爭議進行討論,並作成該疫苗對於國人還是利大於弊的結論,此後再也不曾召開大會。但隨著5月中旬國內爆發社區傳播進入三級防疫,僅到貨1、200萬劑的疫苗人人搶打,萬眾矚目之中,疫情指揮中於6月9日公布了第3版的優先接種對象,只不過礙於疫苗實在有限,此版涵蓋對象僅7大類、353萬5000人,罕病、重大傷病,尤其是台灣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的65至74歲老人,都暫時在優先接種順位中消失了。那麼這又是來自是誰的建議呢?

疫苗接種順序 指揮中心稱改由covid-19疫苗小組提供建議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CIP委員多達17人,成會須達一定出席人數。然疫情孔急,指揮中心需要更有效率的專業建議推動公費疫苗接種,因此委由ACIP召集人指定3位ACIP委員連同4位疫苗與流行病學專家組成covid-19疫苗工作小組,也是指揮中心公布第3版公費疫苗優先接種順序最主要的諮詢對象與建議來源。 (相關報導: 你會讀到「鬼校」嗎?過半私立高中職5都管,瀕危審議機制仍未啟動 更多文章

202105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發言人莊人祥出席。(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需要更有效率的專業建議推動公費疫苗接種,因此委由ACIP召集人指定3位ACIP委員連同4位疫苗與流行病學專家組成covid-19疫苗工作小組。(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莊人祥強調,為提升工作效率,2007年起ACIP就以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形式納入外部專家進行任務編組,再將小組討論結果提至ACIP大會追認;曾經成立的工作小組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成人疫苗及旅遊醫學疫苗,以及兒童及青少年預防接種時程,covid-19疫苗小組並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