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結婚新聞,英國哈利王子走出喪母之痛,3年前做的「這件事」更值得全民擁戴

英國哈利王子成立「同心協力」組織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勵大家開始談論情緒、重視心理健康。(圖/ Heads Together@facebook)

今年5月,一個備受全球矚目的新聞,就是英國哈利王子與未婚妻梅根即將在倫敦舉辦婚禮。而當大家都在談論皇室盛大婚禮時,我想來談談哈利王子與心理健康。

一九九七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車禍身亡,當時哈利王子只有十二歲。去年二○一七年,黛安娜王妃過世二十年,哈利王子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談論了這個他一直以來努力埋藏的哀傷。

哈利王子說,從十二歲開始後的快二十年,他非常努力的不去講、也不去想媽媽的死亡。他形容自己面對的方式,就像是「把頭埋進沙子裡」,拒絕去想關於媽媽的一切,因為他覺得:

想了只會讓自己難過,又不會讓媽媽回來,那幹麻要想呢?

直到快三十歲時,那些被埋藏已久的劇烈情緒突然朝他撲來,他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了,他感到焦慮、憤怒,他覺得自己好幾次瀕臨崩潰,常常覺得自己快要失控攻擊人。直到哥哥威廉王子的鼓勵,讓他開始接受心理諮商,並且利用拳擊來抒發憤怒的情緒,他才一步一步慢慢挖出那些被掩埋快二十年的哀傷。

「我十二歲時失去媽媽,於是之後的二十年我完全關閉自己的情緒,而這對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經過兩年的心理諮商,哈利王子覺得自己變得很不一樣,他公開談媽媽去世對他造成的影響,就是要鼓勵大家,請開始談論心理健康。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黛安娜王妃過世時,當時哈利王子只有十二歲。(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被埋藏起來的情緒,並不會消失

面對哀傷,哈利王子並不是唯一位「把頭埋進沙子裡」的人。

在諮商室中,我見過許多個案,他們也曾經很努力地把情緒埋藏起來。一位曾經被性侵的大學生女孩說,「事情發生後,我想盡辦法忘掉這件事情,我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隔天還開心地跟朋友出去聚會。」

我的另一位個案在高中時媽媽生病去世,而媽媽去世後,他也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好像媽媽去世根本對我沒影響一樣,我繼續跟平常一樣去學校,大家一開始還會關心我,但過了一個月後,就沒有人再提起,好像他們也忘記這件事情了。」

但是,不去想、不去感受,並不會讓情緒消失。每一次的壓抑與刻意忽視,都像是把哀傷推到牆後,越堆越高,越來越重,直到有一天再也撐不住了,朝你倒下。

那些未被承認與看見的悲傷,在長期累積後變成了憂鬱症、暴力攻擊、飲食失調、毒癮酒癮,或是自殘等等。這位曾經被性侵的女孩在幾個月後開始出現憂鬱症狀,她每天無法自拔地哭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無法去上課;而那位媽媽在高中時去世的男孩,在大學一年級快結束時開始憂鬱,他形容自己掉入了黑暗的洞穴裡,很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牆倒下,情緒巨浪撲擊而來時,這些個案來到了諮商室,而我要幫助他們的,就是重新去拾起與觸碰那些被掩埋的感受。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那些未被承認與看見的悲傷,在長期累積後變成了憂鬱症、暴力攻擊、飲食失調、毒癮酒癮,或是自殘等等。(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社會無法接納,我們只好麻痺情緒

要能夠感受情緒,就必須要讓自己願意脆弱。但是在一個處處強調競爭、比較、與要成功的社會中,脆弱並不被接納。於是,許多人不願意讓自己去碰觸情緒,他們築起一道牆,把所有情緒都丟到牆後面。 (相關報導: 如何避免陷進負面情緒?心理學上有一招「思考中斷」,用一句話來拉住自己 更多文章

對於男性來說,要能夠讓自己脆弱地感受情緒更不容易。美國休士頓大學社工系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專門研究脆弱(Vulnerability)與羞愧感(Shame),她指出,這個社會形容「男子氣概」的條件包含了「勝利」、「暴力」、「控制情緒」、「工作成就」、「權力比女性大」,以及「追求名利地位」等等,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像個男人」,你就絕對不能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任何情緒都應該要埋藏起來,不能讓別人發現你在掙扎,不然會很丟臉。於是,身為英國皇室成員的哈利王子,更需要封閉所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