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燃氣電廠,我們絕對反對到底!」6月中深澳電廠的環差審查會議上,深澳居民面對環保團體及新北市政府表達應建天然氣電廠的訴求,激動的回以這句吶喊,讓在場的環評委員、專家都大吃一驚。
深澳居民口徑一致 代所有人承擔污染
環評會議後實地走訪深澳當地,里長們並不覺得自己當天的發言有任何特別之處,卻口徑一致的強調建電廠是不得不的選擇,深澳居民代所有人承擔污染,已是無可奈何。
「你看,我們誰不要開冷氣,既然要冷氣,還是要蓋電廠阿,」瑞芳區瑞濱里的里長胡長安,在轉開里民活動中心的冷氣開關前,也不忘回頭加了這一句。對胡長安、甚至是數千名當地居民來說,建電廠已是一項無法拒絕的「請求」;但要建什麼樣的電廠,與電廠毗鄰半世紀的他們,才是最有權利發言的人。

造價千億深澳電廠興建計畫 唯一新建燃煤電廠
2007年深澳電廠燃煤電廠在運轉47年後正式除役,原預計就地新建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後因鄰近基隆居民反對而擱置。去年行政院要求國營事業擴大投資、以帶動經濟成長,台電考量2座核電廠除役後北台灣恐有電力缺口,加上深澳電廠已有現成土地和建廠規劃,選擇再次推出這座造價1000億的深澳電廠興建計畫,也讓深澳電廠成為蔡政府喊出能源轉型口號後,首座、也是唯一一座新建的燃煤電廠。
曾飽受老深澳電廠空污的深澳居民,如今面對電廠又要捲土重來,態度相當坦然。「反正以前污染更過量」,在深澳灣長大的胡長安,回憶小時候煤灰漫天飛舞、連腳踏車都沒辦法騎,但半世紀來早已習慣與燃煤電廠為伍。對他而言,後續興建的中油LPG儲槽及員山子疏洪道,反而才是造成當地污染的原兇。

遊覽車載里民看林口電廠 污染數值比過往低
更甚者,一台台的遊覽車,載著里民去看與未來新電廠類似的林口電廠,讓過去連深澳電廠都沒進去過的居民,看到官員們口中的「脫硫」、「靜電捕塵」的先進設備,都讓他們相信「這座燃煤電廠、已經跟以前的電廠不一樣了」。瑞濱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慶隆看著台電介紹各種污染數值從三位數降成個位數,也對新電廠相當有信心:「政府現在這麼重視環保,台電用的是國家標準,新電廠也一定比過去好。」

居民信任煤電廠,除了熟悉,另一個原因則是對儲氣槽的恐懼。中油自海外進口液化石油天然氣,氣船在深澳灣卸貨,把氣存放在灣內的5座儲槽,再由油罐車載往各分裝場。原本與居民相安無事的儲槽,在經歷高雄氣爆後,卻成了居民眼中的5根刺、5顆不知何時會發作的瘡,隨時都有爆炸危險。也因此,若深澳電廠要改建為燃氣電廠、港灣內勢必要再建更多天然氣儲槽,這也讓居民無法接受。 (相關報導: 「政府做不到、台電做得到」居民的苦 要靠深澳電廠才能「自救」? | 更多文章 )
煤碳燃燒是呼吸道疾病主因 8年要減13%燃煤發電
台電封塵10年的計畫再度啟動,但環境現狀早已今非昔比。煤碳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懸浮微粒,已逐步證實是造成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國際間的廢煤風潮也隨巴黎協議越吹越烈,如今全球新建燃煤電廠數量連年下滑,不僅歐洲主要電力公司承諾2020年後不再興建任何燃煤電廠,就連中國都大舉關礦、取消燃煤電廠興建計畫。而在台灣,蔡政府擘劃的能源轉型藍圖,2025年能源配比燃煤僅佔3成,意味著台灣未來8年還需要再削減13%的燃煤發電佔比、才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