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耗竭,32歐元是你選票的價碼:《民主的價碼》選摘(1)

法國的民主是「撒錢的人贏」,如同許多西方國家,早已鞏固這樣一套制度,最富有的公民非但可以藉由私人獻金表達政治偏好,政府給予補助。(圖/取自Pexels)

三十二歐元,這就是你選票的價碼。

可是我的選票是非賣品!沒錯,我知道你心裡怎麼想。我們早就告別公開投票,好讓地方頭人揪出誰拿錢跑票的年代了。但事實就是事實。候選人競選期間愈肯砸大錢,就愈能租下大會場,召集大批支持者,分發傳單和廣告,占據媒體與社群網站版面,就愈有機會當選。美國顯然如此,但歐洲也不例外,法國就更別提了。錢始終是政治舞台的要角,民主是撒錢的人贏。為了撰寫本書,我創立了一個新資料庫,蒐集世界各國民主運作資金來源與競選支出的演變。我在書裡剖析這些機制,尤其從目前各種脫離正軌之處擷取教訓,並提出創新的規範,好在未來重振民主。

試想,法國政府每年直接補助民主運作的人均經費不到一歐元,捐款給政黨的二十九萬納稅人拿到的稅負補償卻將近每人一百六十五歐元,政黨政治獻金最多的兩千九百戶家庭拿到的稅負補償更可達五千歐元!難怪許多人對我們民主制度的品質充滿問號。政府為何出錢讓某些人得以「買下」近五張選票,甚至讓最有錢的人買得起至少一百五十張選票?真的有人認為我們的民主制度需要特別偏袒億萬富豪嗎?

這還沒算上競選政治獻金相關的稅負補償呢!法國政府每年平均退還五千兩百萬歐元給參與選舉的候選人(選舉年時金額更高),而納稅人捐給各競選陣營的一千兩百萬歐元政治獻金也會產生將近八百萬歐元的減稅額。八百萬是遠小於五千兩百萬沒錯,但這八百萬歐元只會分給那些藉由私人捐款表達個人政治立場的寥寥幾萬人,讓每位捐款者拿到數百歐元,最有錢的捐款人數千歐元;用在補助公費民主的那五千兩百萬歐元卻是由全體人民均分,因此每人不到一歐元,以下這項數據更是一語道盡法國現行制度的荒謬與不公:

2016年,法國政府給予最有錢百分之十人口的政治獻金減稅額共計兩千九百萬歐元,是所得底層百分之五十納稅人減稅額的二十一倍;最有錢百分之一人口的政治獻金減稅額更是等於底層百分之五十人口的總減稅額。

我們的民主不僅是撒錢的人贏,而且法國就如同許多西方國家,已經鞏固了這樣一套制度,最有錢的公民非但可以藉由私人獻金表達政治偏好,政府還會補助他們。這套公費選舉制度並未對所有政治團體一視同仁。政治光譜上的「右傾」政黨每年得到的政治獻金平均遠高於「左傾」政黨。這套制度可能會助最有錢階級一臂之力,讓他們贏得選戰,「買到」他們想要的公共政策,甚至推而廣之,改變所有政治團體(不分左右派)的運作條件,模糊掉長久以來確保社會底層在政治上擁有一定發言權的那條細微界線。 (相關報導: 北市某診所傳開放民眾打疫苗「還排隊到深夜」 黃珊珊回應了 更多文章

若你身為選民,早已放棄了這套民主遊戲,心想反正我的一票那麼不值錢,骰子已經灌了鉛,又何必認真以對,那你身為納稅人至少也該對上述的不平等與政府經費這樣花用感到震驚。以一名課稅所得十萬歐元的法國人為例,捐款六千歐元給政黨的實際成本只有兩千零四十歐元,其餘的三千九百六十歐元由政府負擔;換句話說,就是由所有納稅人支付。如果捐款人換成學生、不穩定就業者(travailleur précaire)或課稅所得不滿九千歐元的退休人士呢?答案是六千歐元。法國有過半數家庭免繳所得稅,這些家戶在其他方面稅負沉重,捐錢給政治團體卻是捐多少就必須自付多少;反觀最有錢階層的政治獻金卻會由政府負擔將近三分之二。最有能力出錢的人出得最少,這就是法國非直接公費民主制度下的稅制,既累退又不公平,要窮人替富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