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點:倫敦Grenfell大火和沒有資本的人

穆施臺指出,導致這場悲劇的,是菁英階級對世界勞工的輕蔑,在大火前,Grenfell大樓居民曾多次向區政府報告大樓的安全問題,而他們的擔懮一次又一次完全被漠視。 (白曉紅攝)

6月14日午夜。穆施臺(Mushtaq Lasharie)剛和工黨裡的同事朋友們吃完晚飯,從市中心搭車回家。大選前幾天才剛結束,這頓飯應該算是慶功餐吧。大夥談聊的都是領導柯賓如何震驚了全國,如何改變了工黨。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家,穆施臺換上家居便服,準備上網看看有沒有什麼重要新聞。

凌晨12點54分,公寓外頭傳來吵鬧聲。穆施臺心想,大概是有人鬧架吧。在這鄰里,有時候家庭糾紛會吵到室外。但那吵鬧聲一直沒停。接下來﹐有人喊着「救命啊﹗救命﹗快叫消防隊﹗」穆施臺不禁往窗外看。他公寓旁邊二十四層的Grenfell大樓,竟着了火!

穆施臺不能束手旁觀,大樓裡都是他的鄰居和朋友。他趕緊喊醒了家人,他和兒子、女兒、媳婦4人趕緊跑到大樓前,想幫忙救火。但此時火已燒到了大樓的中間,他們幫不上忙。「火燒得很快,從一個角落,燒到3棟公寓,然後5棟」他說。大樓裡沒有任何人聽到火警鈴,因為根本沒有火警鈴。能逃生的居民,都是因為樓裡和樓外鄰居的大聲喊叫,才被喊醒。那些後來幸運逃出來的人,卻都想再回到樓裡幫忙救出困在裡面的親友和鄰居。

居民打電話報火警時,警方要求他們待在房裡等待救火。而火勢快速蔓延,救火員並沒有到每層樓,那些等待被救援的居民最後都喪生大火中。「到了凌晨1點45左右,我們才見到第一個逃出來的一家人,」穆施臺說,「我們認識他們夫妻倆,他們來自摩洛哥﹐他們的孩子和我孫子都經常在一塊玩。看到他們出來我們真的非常高興!」

到了2點30分,火勢越來越大﹐穆施臺的女兒貝娜希(Beinazir)急着要上去救人,她哭喊着,「怎麼辦?怎麼辦?樓上的孩子怎麼辦?」貝娜希是這裡區政府裡的工黨議員。樓裡的人她都認識。

「然後我們親眼看到,在大火中﹐有人從大樓上跳出來」穆施臺低着頭說,「有一位母親把孩子從9樓丟下來﹐要樓下的人接住。我們看了都淚留滿面,想上去救人。但警察把大家都攔住了,不讓我們任何人上去。」

Grenfell大樓的所在地,蘭開斯特西住宅區,是個多民族的社區,就像倫敦許多社會住宅區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勞動階級,就在城市中的這些貧窮地區聚居。Grenfell居民來自全球各角落:摩洛哥、索馬裡、蘇丹、埃及、菲律賓、泰國,甚至也有兩位台灣人。大火悲劇發生後,這個地區的每一角落,從教堂外頭牆上、酒吧門窗上、路燈上,都可見到當地居民貼掛着的尋人海報。這些海報上的面孔和名字告訴我們,大多數居民都是移民,有些人甚至僅在大樓裡住了一兩年。

Grenfell尋人海報。(白曉紅攝)
Grenfell尋人海報。(白曉紅攝)

「我們認識有一家人,來自蘇丹,住在21樓,3個孩子,其中1個孩子和我孫子在同一個幼兒園。他們這家人兩年前才來到英國,在這裡社區裡人脈還不廣,畢竟兩年是很短的時間。他們跟我妻子和女兒都很熟,因為孩子一起上幼兒園。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這家人的消息。住在21樓﹐我一開始就覺得他們沒有一點生還的機會,」穆施臺說。 (相關報導: 遇到倫敦大火那樣的情境該怎麼逃?專家:把火場求生觀念學得滾瓜爛熟又有何用… 更多文章

23樓有一家3口也不幸喪生。那位母親帶着兩個女兒,逃不出去,只好在房內等救援。她的丈夫出差在埃及,她用手機在臉書上直播她等待救援的過程。她的親友們在臉書上眼睜睜地看着她和孩子無助地等待,看着濃煙從門縫裡進到她的屋裡。而救援一直未到。親友們只能在網上看着她在生命結束前一個小時內如何安慰孩子,叫她們別着急。直到她的手機沒電了,直播突然結束,大家再也沒有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