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族待他人寬容,對自己卻無比嚴苛!丹麥心理治療師分析背後原因跟低自尊有關

高敏感族容易替自己訂下「凡事完美」的規則,只要有一丁點的不完美,絕不放過自己。(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我曾請來找過我諮商的高敏感族們,列舉出他們為自己訂下的「行動準則」。

1、不管什麼狀況都要百分之百地全力以赴。如果可以,我會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力氣。2、絕不允許自己對周遭的人示弱。3、絕不能做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4、儘量照顧身邊的人,還要讓他們都開開心心的。5、大家都在的場合,還把私事拿出來刷存在感是相當失禮的。6、絕不允許失敗。

這些規則有可能是來自父母,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訂的。但仔細觀察後會發現,他們可能不一定清楚自己究竟為自己訂下了什麼樣的規則。

這種訂定原則的模式跟人類學習如何使用湯匙的狀況有點類似。剛開始學習時,湯匙該怎麼握、該怎麼轉方向、如何將食物送入口中,每個步驟都需要思考。然而一旦學會了,所有步驟都能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完成,不再需要一一去想該怎麼動作。

你是否也在無意識間自動遵循那些過去就刻在腦中的規則呢?即使它們愈來愈舊,舊到甚至早已不符時宜。

高敏感族老是對待他人寬容,對自己卻又無比嚴苛,這也是為何長時間處於社交場合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負擔,再加上強迫自己的一切行為舉止都得恪守這些原則,不累才怪呢!

為自己的理想形象設下高標準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親切待人、凡事完美,高敏感群為自己的形象訂下高標準。(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高敏感族容易在為自己訂下原則的同時,也對理想中的自己該是什麼模樣設下高標準。比方說,他們會規定自己:

要親切友善、要有服務的精神、要客氣、盡心盡力照顧人、謹慎思考、有責任感、關心其他人。

簡單來說,替自己訂下「凡事完美」的規則就對了!只要有一丁點的不完美,絕不放過自己,幾乎二十四小時一刻都不能鬆懈,高敏感族的腦袋裡不存在「剛好就好」這種邏輯

為什麼呢?每當他們想「這樣就好」時,就會深刻感受到理想中的自己跟現實的自己之間那條深深的鴻溝。

因為自尊心低落,所以得更「優秀」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高敏感一族會因為不完美,使得自己一刻都不輕鬆。(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會為自己設下高標準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尊心低落。這是當高敏感族愈來愈不相信自己也有被愛的價值時,為了讓自己再度相信所採取的策略。自信跟自尊心可區別如下:

自信—信任自己的能力與行動。

自尊心—能感覺到自己內在潛藏的本質,相信自我價值的心。

極少有人是自尊心強卻沒自信的。理論上,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會透過生活上的成功體驗找到圓滿人生的課題。但相反地,自信滿滿卻自尊心低落的人卻很常見。

不太替自己想的人為了想彌補自己低落的自尊心,會比其他人更努力想在各領域取得成就。比方說職場上表現優異的人,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裡,只要說到工作他們永遠帶著自信。但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非常不安,經常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或周遭的人是否滿意自己的表現。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高敏感族懷疑自己的價值是有理由的,他們自小就背離社會文化理想行為規範的常軌,當中甚至有人從小就被說心理有問題

「我媽常說我太脆弱了。」—英嘉(50歲)

(圖/隆氷广@flickr)
父母不小心流露出失望神情,可能已經讓孩子心中產生恐懼。(圖/隆氷广@flickr)

高敏感族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難以融入整個大環境,為此擔憂的父母有時會因此流露出他們的失望。而高敏感族是絕不可能漏看雙親臉上失望的神色。活潑外向的孩子或許不會發現,但絕逃不過高度敏感孩子的雙眼。 (相關報導: 聚會想早走又怕被貼上難相處標籤?丹麥心理師:其實,這樣的你比別人更能有幸福感 更多文章

這種因為自己的關係害父母失望的經驗,會以一種令人恐懼的記憶方式滲透進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