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當頭,蔡政府在幹什麼?

從「3+11」隔離政策的疏失,導致國外感染源的輸入,到預防措施的應變不足,放任未知感染源在外傳播,造成社會上恐懼的氛圍,最後疫苗的採購,拿人民的健康當賭注,皆凸顯蔡政府處理疫苗的荒腔走版。(資料照,美聯社)

新冠肺炎疫情,於2021年5月下旬開始大爆發,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日為止,短短幾周內,本土確診病例累計破七千五百例、死亡病例累計超過百例。中小學停課,醫院負荷超重,幾達崩潰的地步,雙北市實施三級防護,出外規定戴口罩,禁止五人以上的聚會,街上行人減少,甚至建議在家中也要帶戴口罩,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以前只有在電影出現的生化危機景象,居然在台北也看到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一為斷絕傳染途徑,一為提供疫苗;為斷絕傳染途徑,封城、篩檢都是可考量的手段;封城停班停工,禁止人們活動,影響經濟層面太大,始終沒有實施;篩檢係找出感染者,台灣以往多利用 PCR 核酸檢測,但其缺點是耗時,且需專業設備及人員操作,一般是用於較少人數的確診;但針對暴增的人數,PCR 核酸檢測顯得緩不濟急,這時就需考慮快篩,快篩可立刻找出可疑患者,其缺點是精確度較低,會有陽性或偽陰性的誤差;政府以此為藉口,始終不願實施,甚至有金門快篩站裝了又拆的鬧劇,後來為因應快速的疫情變化,同意各縣市地方政府針對高風險的族群設置快篩站,但仍不允許個人自行快篩的檢測,似乎擔心冒出的案例,打破政府「防疫資優生」的神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確診案例多了,顯現醫療體系無法負擔,或是要求疫苗施打的呼聲提高,拆穿政府「超前部署」的謊話。而近日網傳部立台北醫院急診室外搭棚安置病患的影片,更坐實了醫療量能不足的揣測,回頭再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1年2月回答立法委員有關新冠肺炎應變計畫的答詢,「以現在情況,應該是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是何等的諷刺。

疫苗的施打,從年初(2021年2月26日)就聽到蘇行政院長在立法院報告,說是已獲得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預計最快於今年第1季起陸續供應。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今,連個影子都沒看到,院長大人的報告,僅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反正「一痞天下無難事」,久了也就成習慣了。

經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授權,目前可施打的五種疫苗,分別為輝瑞疫苗、AZ疫苗、莫德納疫苗、嬌生疫苗、中國國藥集團疫苗等;台灣本有兩次取得疫苗的機會,第一次為去年(2020年)10月,前閣揆林全任董事長的東洋公司,於宣布取得德國BNT新冠疫苗「有條件授權書」,惟後因與政府在疫苗數量與價格無法取得共識,不能如期代理疫苗進口,但坊間傳言,其實是民進黨某立委中間阻攔,導致破局。第二次是今年5月13日,立委陳玉珍提出「地方自行採購疫苗」的建議,陳時中先是回應「只要依法申請,並未禁止」,可向指揮中心申請。後改口為「以中央採購為宜」,再修正為「由指揮中心負責」,將疫苗採購權收歸屬中央。 (相關報導: 郭台銘沒買到BNT疫苗?陳時中:目前沒人拿到貨品證明 更多文章

疫苗的接種,需打兩針方能見效,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約需四千萬劑。截至五月止,台灣總共進口86萬劑(AZ疫苗71萬劑及莫德納疫苗15萬劑),顯然是杯水車薪,不敷使用。名嘴沈富雄於5月26日爆料,他能提供購買輝瑞疫苗的線給政府,這些線不通過上海,也應該沒有大陸因素,但「他(衛福部長陳時中)已經鐵了心不要了、不買了」;而更有傳言德國願以疫苗換取台積電的晶片,也被政府以疫苗足夠而拒絕。政府的答覆與現實脫節。但疫苗荒確是實情,為求自保,有人飛到大陸去打疫苗,有旅行社籌組赴美觀光團,旅遊兼打疫苗,但觀光局以違法而禁止,情節重大者甚至會廢止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