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勝女靠重整保單 填補理財漏洞 年繳保費6萬元 保障還不夠?
像Doris這樣經濟獨立,擁有300萬元存款、零負債的34歲單身女性,堪稱是黃金勝女。然而,這位節儉又很會存錢的黃金勝女,卻有個理財漏洞,那就是她每年繳6萬多元保險費,不但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還出現醫療、失能兩大保障缺口。

「這是因為Doris在存錢時,沒有想到自己萬一失去健康,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安睿宏觀資深理財規劃顧問陳堯睿舉例,萬一不幸生重病、罹患癌症,標靶治療需要百萬費用,出院後須在家休養3年,薪資收入中斷至少損失250萬元,光是生一場重病可能就燒光300萬元存款。更嚴重一點,萬一因病或意外造成1至6級失能,不但收入中斷,每個月的失能生活費、看護費、醫療費等,至少要6萬元,算一算,300萬元存款只能支撐4年。而且還會因此拖累父母,造成家人財務負擔。「努力存錢是好事,但前提是要先買對、買夠保險,才能在最壞情況下,靠保單照顧單身的自己,而不用燒光存款或賣掉其他資產籌措相關費用。」因此,陳堯睿在替Doris做財務規劃時,不只是協助她釐清理財目標、把300萬元做更有效的運用,同時也替她做了以下3個保單調整:
終身壽險減額繳清 省下保費買新保單
由於Doris單身,也不用扶養父母,再加上擁有300萬元存款,並不需要終身壽險提供的身故/全殘保障(全殘可用失能險轉移風險),而且這張終身壽險年繳保費高達3萬2千多元,占總繳保費一半。因此建議將這張終身壽險辦理減額繳清,每年不用再繳保費,就可以將3萬多元保費用來加強醫療與失能保障。

用實支取代日額型 加買3大一次給付型
生病不可怕,最怕的是生重病,尤其是癌症等重大疾病,醫療費相當驚人,而且出院後必須在家休養,因此在做醫療險規劃時,不僅保險金要能支付住院期間花費,還可當作出院療養與生活費。住院期間最怕的就是高額雜費支出,而住院期間費用只有實支醫療險會理賠,但Doris的舊保單是以住院天數計算理賠金的日額型醫療險。建議停掉這張舊保單,改買實支醫療險,這樣不但住院日額保險金從原本的2,000元提高到2,500元,可當作住院期間的薪資補償或請看護費用,同時還增加每次住院期間18萬元的雜費限額保障。除了加買實支醫療險,建議Doris還需要買齊3種一次性給付醫療險,例如一次性給付癌症險保額110萬元,主要用來支付標靶藥物等高額費用;加買重大傷病險保額100萬元,以及重大疾病險保額150萬元,若不幸罹患了這2種保單都會理賠的重病,就可一次獲得250萬元保險金,當作重病在家療養費。 (相關報導: 買儲蓄險真能保本又賺錢?20年保險業務揭儲蓄險3大陷阱:賠定了 | 更多文章 )
加強失能保障 買一次性+月給付失能險
不只是男性,單身女性也應該擔心失能風險,因為一旦失能,只靠300萬元存款,絕對無法支應失能之後所產生的長期照顧龐大費用,因此建議Doris買1至11級失能險保額500萬元,以及1至6級失能險保額8萬元。這樣一來,萬一不幸發生較嚴重的1至6級失能,可先獲得250萬~500萬元失能保險金,每月還可獲得8萬元失能扶助金並保證給付180個月,就不用擔心失能後,花光積蓄、拖累家人。根據以上3大方向做保單調整,不但補足Doris的醫療與失能兩大保障缺口,還幫Doris省了1萬元,每年總繳保費從6萬多元降到5萬元,讓她可以在存錢時又享有高保障,理財理得更安心踏實。而陳堯睿之所以可以透過保單調整幫Doris提高保障卻降低保費,主要是運用定期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但這是年輕時的費率,隨著年紀增長、風險增加,定期險保費會跟著調漲,所以建議將年輕時省下的保費拿來理財,才能用來支付逐年增加的定期險保費,而且還能在75歲定期險紛紛到期後,手上還有現金或其他資產用來應付之後的醫療、看護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