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爆發,近半月國內確診人數突破5000大關,其中47人死亡,比過去1年新加坡死亡人數還多,國人開始重視疫苗接種議題。為突顯中央採購疫苗成果不利,近日藍營縣市爭相要求下放採購權,上海復星集團代理的BNT疫苗成為討論焦點。而採購中國疫苗,理論上雖非完全不可行,但相關資訊不足衍生的安全疑慮,及過程中必然要花費的政治內耗成本,可能都將超出想像。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2019年底爆發以來,各國爭相投入疫苗研發,由於疫情恐急,研發能力一枝獨秀的美、英、德等先進國家,自家疫苗幾乎都在2020年底完成第二期並順利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時,以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方式上市,優先供給該國人民施打。
歐美占據施打率前段班 以色列名列「世界第一」
影響所及,根據非營利組織「owr world in data」最新統計,若以各國疫苗接種總劑數直接除以人口數(暫不考慮多數新冠疫苗都要打2劑,只有少數只須打1劑),截至5月24日止,英國境內每百人的疫苗接種率已達89.91%、美國85.78%、德國54.19%,都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排名前10名的優等生。
然而,疫苗研發能力無法進前段班的國家,疫苗就一定打得慢?事實上,如以色列疫苗累計接種劑次比全國總人口還要多;新加坡則是每百人接種率達到58.24%,穩坐全亞洲冠軍寶座,令全世界跌破眼鏡。
為什麼新加坡能、台灣不能?難道真的是價高者得?而新加坡可能私下付出了比各大藥廠公布的疫苗參考售價數倍多的錢,才優先取得疫苗?抑或真的是長期以來台灣都處於外交弱勢,甚至是中國的從中作梗,才令台灣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疫苗的窘境?
「疫苗採購仍是商業行為」 缺乏一手資訊讓台灣大大吃虧
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日前接受《新新聞》訪問時表示,跨國疫苗採購不可能完全不牽扯政治,但說到底疫苗採購也還是一種商業行為,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想比別人買得多,且更早買到,光有錢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
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指出,雖政治問題可能造成阻礙,但採購疫苗仍是商業行為。(資料照,盧逸峰攝)
以新加坡的做法為例,早在2020年初,美國輝瑞大藥廠與德國BNT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將以最先進的mRNA技術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時,新加坡政府不但一早就掌握訊息,更因看好這支疫苗研發團隊的實力,隨即當機立斷啟動國家主權基金投資入股。最後,這支BNT疫苗成功了,星國以股東身分優先採購到疫苗供國人施打,也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AZ疫苗從乏人問津到不夠打 本土疫情催出接種率
台灣在此次全球新冠疫苗搶購大戰中的表現,無疑是令人氣餒的。只是礙於今年5月爆發本土疫情之前,國人對於接種疫苗尤其是在歐洲爆出不少血栓疑似不良反應的AZ疫苗,表現得興趣缺缺,才暫時按捺住茶壺中存在已久的疫苗荒風暴。
但數字會說話,即使因為爆出本土疫情,台灣幾天之內就把過去1個多月都打不完的AZ疫苗搶打一空,現在每百人的疫苗接種率也只有1.31%,不但在全球30個國家中只險勝南非與越南,距離60%以上接種率才能衍生的群體保護力,更是還有好幾個山頭要跨越。
人命關天,雖然第3批到貨的41萬劑AZ疫苗陸續配發,首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也在28日抵台,但對應國人的需求,依舊是杯水車薪。對此,近日不少在野黨政治人物紛紛獻策指出,若蔡英文政府拉不下臉來買中國疫苗,就乾脆將採購權下放地方政府及民間企業。
金門、南投幾個藍營執政的縣市首長更言之鑿鑿表示,只要中央確實開放,他們就能透過藥商採購中國製的國藥、科興疫苗,或者重新接觸手握大中華地區BNT疫苗獨家代理權的上海復星集團,拜託他們把原本年初就有意出售的疫苗再賣給台灣。
南投縣長林明溱下日前呼籲中央開放地方政府自行採購疫苗,並表示打算動用預備金是採購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的BNT疫苗。(資料照,南投縣政府提供)
僅國藥取得世衛認證 中國疫苗安全資訊薄弱
撇除政治問題,相較幾家跨國大廠生產的疫苗,目前中國疫苗的安全資訊確實不足。知名部落客、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雖說目前包括BNT、AZ及莫德納等大廠疫苗在內,都是仍在進行第三期人臨床試驗的EUA疫苗,但為了能讓疫苗賣到更多國家,研發團隊一旦取得階段性試驗結果就會投稿到權威醫學期刊,供全世界的專家學者檢視。
他指出,但唯獨中國幾支疫苗,除了中國國藥為了取得世界衛生組織(WHO)核發的EUA,日前終於發表了略為詳盡的階段性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資料;另如北京科興、康星諾生物研發的疫苗資訊目前都是來自藥廠自家的記者會或新聞稿,科學公信力相當薄弱。
影響所及,對於採購中國製或中國代理新冠疫苗的議題,即使同時受到來自本土疫情、輿論與在野黨壓力的三面夾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最新作出的結論還是:「他們(中國)沒在打的疫苗我們(台灣)或許有點興趣,但他們在打的疫苗,我們不敢打。」言下之意,對於上海復星集團手中的BNT疫苗,台灣當然很有興趣,也一度幾乎到手,只是煮熟的鴨子最後還是因降到冰點的兩岸關係飛了;至於中國製疫苗嘛,台灣敬謝不敏。
那麼台灣重新向上海復星洽購BNT疫苗的可能性高嗎?在台灣長大且長期關注國內議題的馬來西亞籍華人醫師作家林韋地直指,現在重提向上海復星購買BNT疫苗根本是「假議題」。
因為事實證明,包括台灣政府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都盡全力爭取過了,陳時中也親口證實,我與上海復星換約前夕準備要對外發布的新聞稿內容,也配合對方要求將我方稱呼從「我國」改成「台灣」了,但不行就是不行。試問在此刻,地方政府或一般民間企業究竟哪來的自信,可以在短時間內做成過去一年多來中央政府以及曾數度蟬聯台灣首富郭董都做不到的事?
(相關報導:
幕後》上海復星疫苗現貨疑慮多 鴻海洽購BNT疫苗直接找上德國原廠
|
更多文章
)
不過國人也無須太過悲觀,中國可以透過代理權卡住台灣採購BNT疫苗,但就跨國大廠疫苗來說,目前除了AZ也還有莫德納。台灣與其為了買BNT疫苗,耗盡心血與口水與中國鬥法,不如想想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已完成簽約採購的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5萬劑莫德納疫苗早些到貨比較實際。
國產疫苗7月上市勢在必行 何美鄉:本土疫情反成轉機
最後,高端、聯亞生技2家國產疫苗,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有民眾質疑,預訂7月底上市的國產疫苗只做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就要在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的同時開放國人施打,這樣真的安全嗎?
在病毒入侵、兩權相害取其輕的考量之下,目前包括BNT、莫德納、AZ在內的大廠疫苗,也都是依照WHO公布的準則,即確實做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已有100名受試者接種達14天以上,且初步觀察無嚴重不良反應,即可申請EUA緊急上市。
疫情嚴峻,總統蔡英文宣示,首波國產疫苗預計可在7月底開始供應。(資料照,高端疫苗提供)
中研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表示,過去台灣沒有本土疫情雖是好事,卻也使得國產疫苗的人體試驗環境缺乏挑戰,這種情況下做出來的試驗結果與疫苗,不僅國人擔心,恐怕也會影響未來想在其他國家上市的公信力。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她呼籲,國產疫苗不如趁著這波本土疫情擴大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人數;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更多民眾有機會透過成為受試者提早接種疫苗,兩家生技公司做出來的試驗數據及結論更能服眾,MIT新冠肺炎疫苗也可望能為國家賺取更多外匯、拯救更多生命,一舉數得。
(相關報導:
幕後》上海復星疫苗現貨疑慮多 鴻海洽購BNT疫苗直接找上德國原廠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