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鷹派:美軍協防台灣是送死、打下台灣就把台積電國有化 台灣學者:中國誤判國際局勢、煽動民族情緒

2021年10月10日,中國武力犯台陰影中,台灣慶祝雙十國慶(AP)

針對台灣問題,中國近期除了在台海大秀軍力武嚇外,民間也充滿了民族主義的叫囂,如黨媒喉舌胡錫進和中共外交智囊金燦榮等人時而煽動武統台灣的輿論和情緒。對此,部分分析人士說,中共高層縱容鷹派勢力操弄民族情緒這把「兩面刃」,未來恐遭反噬,而且也嚴重誤導民間,錯估國際局勢並輕忽對台動武可能要付出的龐大代價。

面對中國持續的軍事施壓,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4日以「準戰爭狀態佈局」形容之,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15日更以「不啟戰、僅備戰」回應,來顯示台灣嚴肅看待中國可能的軍事行動,雖然台媒中天新聞的街頭民調也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希望官方不要誇大戰事、「恐嚇老百姓」。 

不過,相對於台灣的低調避戰,中國自官方到民間卻充斥著「為了祖國統一,必有一戰」、民族主義高漲的激情。此一現像不僅展現在解放軍於10月初派遣架次破紀錄的戰機擾台,民間鷹派人士也好發議論,一再煽動武力犯台的聲浪。

中國武統論嗆「美軍協防台灣是送死」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多位官員不斷重申對台「堅若磐石的承諾」後,鷹派黨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於10月15日發表微博視頻,對台灣心戰喊話。他說,兩岸若開戰,美國必棄台,就算派遣海空軍協防台灣,一旦進入地處解放軍有效打擊範圍的台海及周邊,也是讓美軍白白送死。胡錫進說: 「(中國)大陸一旦做出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決定,必將再創當年解放軍'百萬雄獅過大江'的現代版,美國屆時拋棄台灣當局將是必然選擇。」

鷹派立場同樣鮮明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近期也在一次演說中提出「中國收復台灣的10大收益」,包括拿下台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以及另一個更「實惠」的好處,那就是,「打下台灣立馬就把台積電國有化」,可以大幅提升中國的科技實力等。 

諸如胡錫進和金燦榮等「大砲型」中國鷹派人士的論調,經過各網絡平台的散播後,往往能吸引到上萬、甚至十數万中國「愛國愛黨」網民一面倒的附和,尤其小粉紅們更是跟著喊打喊殺,一再凸顯出的其實是中國的好戰形象。 

對此一網絡趨勢,台灣學者警告,中國鷹派聲浪持續煽動民族愛國情緒,短期內,或許能收到團結內部一致對外的效果,但長期來看,恐有危險的反噬效果,也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 

民族情緒雙面刃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以2017年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引發中國人民的反韓聲浪為例,中國官方當時片面中止觀光客赴韓國旅行、又發起抵制韓商樂天超市,這讓兩國關係急速惡化。

根據今年8月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和韓國新聞雜誌《SisaIN》的聯合民調顯示,中國更一舉超越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在1000名的韓國受訪者中,有超過58%的韓國人以「接近邪惡」來評價中國人。王信賢說,韓國內部引發如此激烈的反中浪潮,到頭來,受害的還是中國人。 (相關報導: VOA專訪前中共高層智囊吳國光:習近平企圖通過「第三個歷史決議」解決統治困境 更多文章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也說,中國人處在如此盲目的愛國情緒中,以史為鑑,是個危險的信號。董立文告訴美國之音:「當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不只是對外,還有對中共自己,因為他們在推動的是盲目的民族主義,換句話說,是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祇有傷害,這個在過去啊,包括義和團、包括文革(時期),其實(副作用)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