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鎚頭砸海豹頭骨,沒碎繼續敲…」美女主播訪染血極地,公開最顫慄獵捕真相

可愛海豹在極地的生活看似悠閒,其實危機重重...(圖/時報出版提供)

「嗚─嗚─」一隻白色小海豹在冰上緩慢前進,下一秒就全身濺血。這是極地上常見的狀況,每一年都有數十萬隻海豹死於人類貪婪的獵捕。

作為探索節目主持人,政治大學畢業的舒夢蘭踏遍全世界。在純白極地上,獵殺實況究竟有多麼驚悚、令人髮指?看看她怎麼說……。

初春三月,臨著聖勞倫斯海灣的瑪德琳群島依舊被暴雪冰封,但數十艘停泊在港口的破冰漁船,已充分說明了群島居民必須靠海維生,而這也包括了獵捕海豹……。

「我是海豹獵人,十年前就開始了……」Gilbent Chiasson 向我們展示的這個工具叫做刺棒(Hakapik),一邊像鎚子,另一頭有尖鉤,這是他們專用來獵捕海豹的工具。Gilbent Chiasson 是島上居民,他的父親也是海豹獵人,看著他手拿刺棒,面無表情地,這就是每年冬天他們維持溫飽的工具。

「用鎚頭的部分打碎海豹頭骨,我們會摸一下海豹的頭,確認頭骨是否已經敲碎,如果沒有,就會再敲一次。」

「如果海豹頭骨已經碎裂,我們就會將牠們翻身,然後放血,再割破喉嚨,切斷兩邊的大動脈,過三十秒,等海豹血都流乾了,我們還必須再等候一分鐘放血,然後剝皮……」血淋淋的描述讓我目瞪口呆,這時,站在一旁的巴黎攝影師Yoanis Menge 繼續拿著刺棒,往地上模擬著打海豹的動作。

「用刺棒打一棒,可比用子彈還要快!因為你可以很確定打死牠了,如果用子彈,你可能還要擔心打不準!」Gilbent 和Yoanis 都是加拿大合法的海豹獵人,此刻聚集在聖勞倫斯海灣,等待著即將到來的狩獵日。

小白仔用來保持體溫的毛茸茸外衣,卻為牠帶來致命的危險。
小白仔用來保持體溫的毛茸茸外衣,卻為牠帶來致命的危險。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從來不知道獵殺海豹竟是如此殘忍!我腦中立即浮現那群在浮冰上新生的小白仔,才剛剛降臨到這個世界,面對我們這些突來的陌生訪客,個個睜著眼睛,充滿好奇,毫無防備,當牠們面對像Gilbent 或是Yoanis 這樣的海豹獵人時,心裡想必並不知道,一場躲不過的血腥殺戮,正在向牠們慢慢接近……。

合法的狩獵集會,是傳統?或英勇?

成年的豎琴海豹是游泳界的高手,一次就可以深潛三百公尺,長達十五分鐘,但是剛出生的小白仔完全不會游泳,也不懂覓食,從第十三天開始,只能待在浮冰上長達四個星期,而這也是牠們生命當中最危險的黑暗時刻。

因為小白仔用來保持體溫的白色毛皮,深受歐美和俄羅斯等國人民的喜愛,而加拿大的聖勞倫斯灣和俄羅斯的白海浮冰上,正是海豹媽媽選擇生育下一代的地方。於是,原本只是極地居民維持溫飽的打獵,到了十八世紀,開始變成了大規模的商業狩獵。

瑪德琳群島每年有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的收入,就是靠著獵殺海豹後所製成的商品,像是海豹油及小海豹的毛皮、島上的紀念品店而來,禮品店內充斥著用小海豹毛皮製成的拖鞋、玩偶等用品,街上甚至也有海豹肉專賣店,估計整個海豹商品產值高達七億美金! (相關報導: 活剝後毛當皮草、陽具做壯陽藥…出生12天小海豹鮮血覆冰原,真實記錄震撼世界 更多文章

儘管國際反對聲浪不斷,但加拿大每年還是會訂下獵殺日,並且公布獵殺配額,而最近十年的數量,竟然比九O年代還要高出一倍!「海豹捕獵季在三月中下旬開始,因為這個時期的海豹毛皮最有價值,而且最適合獵捕,每年我們規劃的捕獵配額約在三十二萬頭到四十萬頭之間……」加拿大海洋漁業部瑪德琳群島前負責主管Roger Simon 接受專訪時這麼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