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罷免案空戰失靈 綠營幕僚分析:陳柏惟在地組織嚴重不足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成為史上第1個被罷免的立委。(取自陳柏惟臉書)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成為史上第1個被罷免的立委,在這4466票的差距之下,其實每個因素都是重點,其中選區結構其實才是關鍵。有著許多遠大理想的陳柏惟很感人、很能煽動人心,當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支持、應援,但對於極度傳統的選區來說,多數選民不會要一個滿口理想的年輕人,只希望家裡門口的路燈壞、水溝不通時,可以迅速被解決。

如同陳柏惟與團隊不斷想要營造給外界的訴求,「這個選區有著恐懼、不自由」的印象,當然要說有人感受到恐懼、受到壓力一定不會沒有,但比較尷尬是,當習慣原有勢力的人是多數時,甚至更多的民眾會覺得「對,你是外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陳柏惟反而被排擠,一再打恐懼牌當然能催出票源,但也反而會變成能逆轉獲勝的阻力。

陳柏惟在最後階段的「苦行」確實感動很多人,也獲得很多聲援,但連續走10天、100小時的觀念,在一開始給人的新意消失時,後來的效果也有限,甚至被質疑「過去怎麼不走、現在才走」的耳語,就又難以澄清。同時,不斷走路的過程,反而卡住很多該做的事。在走路路線安排上,一開始甚至走不少杳無人跡的地方,沒有與民進黨在地組織進行協調、動員,即便網路聲量高漲、不少外地聲援群眾,但總是差之毫釐,卻也造成失之千里的結果。

20211021-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黃信維攝)
立委陳柏惟(前排左三)在罷免進入最後階段時「苦行」。(黃信維攝)

陳柏惟將最後階段全部賭在「苦行」,據悉也讓整體戰術、策略要調整時「卡關」,有些臨機應變,需要臨場切換的反應,都因為許多台灣基進最重要幹部也一同陪走,「處理真的慢了」。整體來說,只要是陳柏惟確實是票房保證,網路聲量很強、直播很多人看、全台灣來應援的群眾很多,但面對在地對手綿密組織時,有些被視為是謠言、抹黑的說法,卻也永遠打不入,更沒辦法有效澄清。

綠營幕僚:台灣基進靠空戰還是引出不少同情票

有名曾參與2018大選的綠營幕僚提到,其實這就是過去「謠言戰」的加強版,民進黨在2018年「韓流興起」時遇到,這次只是更強,在根深柢固印象建構後,就難以翻轉,雖然台灣基進靠空戰力量還是引出不少在地的同情票、反感抹黑票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但因為在地組織嚴重不足,結果就差臨門一腳。

綜合前述,選前要喊話「反動員」幾乎是不可能的,今年初發生在高雄鳳山的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當時能成功反制,除了催不同意票外,長期經營組織有成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夠強的組織反動員,其實是關鍵因素。據了解,前些時候還有另一地民進黨公職傳出當地也有罷免聲音時,就透過地方組織強力壓下,這都是需要時間累積,不是憑理想,或是一時的不穩根基就能成功翻轉。

在這1年9個月的過程中,其實陳柏惟團隊與選區連結不夠,在選民服務部分,不是選民不了解、不知道做了什麼,是整體處理事務時,並沒有了解當地的特性。在罷免投票前1天,陳柏惟選擇民主音樂會,確實很創新、很溫和,也有歷史教育意義,找來相挺的人確實是多個領域的翹楚,但對當地人來說毫無共鳴,雖然當下的網路聲量看來勝出,但結果卻出乎意料。 (相關報導: 施明德為何緊咬美麗島律師是「特務」?沈富雄曝「未說出口的心裡話」 更多文章

陳柏惟出席音樂晚會。(黃信維攝)
在罷免投票前1天,立委陳柏惟選擇舉辦民主音樂會。(黃信維攝)

要能擊退長期盤踞的地方派系本來就是很難的事,全台灣可以說是不會有第2個選區如中二選區這麼特殊。被罷免後,陳柏惟未必就因此消聲匿跡,但在整個過程中,到底犯了什麼錯,甚至缺臨門一腳就可過關時,每個因素恐怕都是造成被罷免的關鍵,確實值得好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