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說,過去兩年來,在川普總統的支持下,美國國會議員加大對台北的宿敵——中國的抵制,提出了一系列法案,改善台灣的防禦,提高台灣國際知名度。
自2018年2月以來,美國國會至少通過了五個支持台灣的法案,速度非同尋常。這主要因為,在美國與中國在貿易和地緣政治問題上爭執之際,川普總統2017年就職以來一直支持台灣的自治。中國將台灣視為其領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國家。
政治觀察家認為,在華盛頓台灣遊說團體以及美國選民的反華情緒影響下,立法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川普的政策,以使法案簽署成為法律。川普的前任更多地致力於維護與北京的關係。
紐約帕克戰略政治問題諮詢公司的副總裁肖恩・金說:「由於川普總統是自1979年美台切斷外交承認以來迄今為止最親台的美國總統,國會可能希望向他提交盡可能多的台灣法案,因為他們知道他會將這些法案簽署為法律。」
1979年,美國政府與台灣斷交,轉而支持中國,中國當時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大國。華盛頓仍然承認北京,但與台灣保持著牢固的非正式關係。美國官員將這個民主的島國視為東亞一系列民主盟友中的一個。
金說:「美台關係目前正處在一個小黃金時代,台灣的許多支持者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點。」
2018年2月,國會批准了《台灣旅行法》,該法案鼓勵台北和華盛頓之間進行高層政府交流。同年,國會通過了《台灣國際參與法》。參與法案主張,儘管中國一貫反對,國際組織應有台灣一席之地。
去年,國會批准了《2019年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台北法案」)。這項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向國會通報旨在加強台灣在印太地區外交關係「夥伴」的政府舉措。
今年2月,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提出了一項法案,以取消禁止台灣外交官和軍事人員在美國政府資產上展示台灣官方旗幟的命令。5月,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提出了《台灣防衛法》,以確保美國能幫助台灣抵抗中國「咄咄逼人的軍事集結」,維持台灣抵禦中國入侵的能力。
一些學者說,立法者正在彌補失去的時間。
位於夏威夷的美國東西方中心研究機構資深研究員丹尼・羅伊(Denny Roy)說,他們感到「多年來(美國)做了太多的規定,限制美國與台灣發展關係。」
羅伊說,國會議員們也感到:「由於中國通常不守信用,華盛頓不再像以前那樣擔心避免採取會激怒中國的行動。」
國會議員之所以現在關注台灣,是因為中國不能在不冒軍事衝突風險的情況下打擊台灣。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方面尚未準備好接受軍事打擊台灣的後果。
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孫韻(Yun Sun音譯)說:「我認為目前有一種將立法著眼於台灣的趨勢,因為台灣是中國無法真正反擊的一個問題。」
中國官員反對華盛頓的親台灣立法,並敦促美國信守禁止外交上正式承認台灣的「一個中國」原則。自1940年代中國內戰以來,中國一直將台灣視為其主權的一部分。當時蔣介石國民黨敗北,逃到台灣。中國對其它國家協助台灣軍事或提升外交關係感到不滿。
台灣外交部周一(3日)拒絕就美國法案發表評論。
自1979年以來,美台關係主要以單一法律《台灣關係法》為指導。該法案允許華盛頓向台灣出售武器,並「保持能力」來抵抗威脅台灣的武力或「脅迫」。羅伊說,5月份提出的國防法將「恢復1979年法律的初衷」。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政治學副教授姜家雄(Alex Chiang)表示,川普和美國國會議員希望最近的法案整體上能施壓中國做出「讓步」。他說:「中國必須注意,中國可能要採取一些行動,讓美國停止這種活動。」
孫韻說,儘管新法案中幾乎沒有闡明華盛頓要採取的具體行動,但法律的制定方式反映了自1979年法律生效以來台灣人民「認同」和「願望」的變化。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談「祖國統一」後,台灣人在去年的政府民意調查中表示,他們希望台灣保持自治。 (相關報導: 「台灣政治的巨人,真正的民主旗手」美國各界哀悼李登輝前總統 | 更多文章 )
孫韻說:「所有這些最近的反應確實是在保護台灣不受中國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