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2018年爆發貿易戰,讓全球經濟蒙上陰影。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超低利率環境,已經讓貨幣政策逐漸喪失刺激景氣的功能,施羅德全球投資長Charles Prideaux在日前表示,「全球投資高報酬的年代已經結束」。「2019年施羅德全球投資人調查」也顯示,投資機構預期未來10年的投資報酬率,將明顯低於過去10年,這樣的結果,對於人口走向高齡化的人類社會,不啻是一大打擊,面對更加詭譎多變的投資環境,「你的退休金有著落嗎?」
施羅德全球養老金DC計畫資深策略師Sangita Chawla表示,施羅德針對全球主要國家民眾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2000年以後誕生的千禧世代,因為多數國家的退休制度,已經從「定額給付」(DB)改為「定額提撥」制度,對退休計畫的投報率,比較不會有過高的期待,因此,千禧世代的儲蓄率在各世代當中最高。
不過整體受訪者,對於退休金的投報率有過度的期待,Sangita Chawla表示,本次調查顯示,受訪民眾所認知的退休金計畫年投報率,平均為10.3%,這樣的結果,比退休理財「4%法則」(4% rules),也就是「每年從退休帳戶領出4%資金,不會領到本金」還要樂觀。
成立超過200年的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Schroders)11月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全球投資論壇。(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提供)
未來10年投資環境丕變,其他投資機構也有相同看法,瑞銀財富管理最新發佈的年度展望報告指出,未來10年,投資者將面臨一個巨變的世界,諸多政治決策將使2020年成為難以預料的一年,但永續投資和創新科技,將決定未來10年新的贏家和輸家。瑞銀執行董事及股票分析師陳彥甫表示,瑞銀證券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3.1%降至3%,亞洲(日本除外)將接近2019年水準,但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從6.1%進一步放緩至5.7%。
「全球經濟只是回到原點!」企業獲利展望暫處相對低檔
施羅德新興市場股票主管威爾森(Tom Wilson)表示,全球股市今年1-9九月之所以表現不錯,主要係因今年1月,是中美貿易戰後指數的低檔,如今,市場普遍預期中美兩國將簽署貿易協議,全球經濟只是回到原點,企業獲利展望目前仍處於相對低檔。
由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景氣效果已經達到極限,目前法國總統馬克宏等領袖都開始主張擴大財政政策,威爾森認為,投資人應該關注這個趨勢。
中美貿易戰趨緩 台科技股被列為「加碼」等級
以中國為例,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策略競爭關係,短期之內將不會消失,二國的貿易壁壘,將導致全球貿易效率降低,由於中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歷過3度信用擴張後,目前政府與民間部門負債占GDP比率,已從10年前的150%,提高到目前250%水準,在民間部門再舉債的空間有限,中國當局雖然會持續祭出經濟振興方案,但規模將不若以往,中國過去10年透過擴大內需,帶動全球原物料需求的擴張,也將劃下句點。
不過,中美二國近期可望簽訂貿易協議,在市場資金持續寬鬆下,威爾森預期,全球新興市場股價將有支撐。其中,貿易導向比率較高的韓國、台灣,可望因此受惠,施羅德目前也將韓股與台灣科技股列為「加碼」等級,台股與中國股市則維持「中立」。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策略競爭關係,短期之內將不會消失,但近日中美可望簽訂貿易協議,在市場資金持續寬鬆下,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預期,貿易導向比率較高的韓國、台灣可望因此受惠。(資料照,林瑞慶攝)
威爾森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中美貿易戰後,全球製造業要將供應鏈移往其他國家,短期之內仍有很大困難,目前看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雖然有供應鏈移入,但未來難保美國用「匯率操縱國」等名義,對這幾個國家制裁。由於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中國外資進一步外流,因此,施羅德預估中國當局,現階段將維持人民幣穩定。
在拉美股市方面,施羅德目前看好巴西,威爾森表示,巴西右派總統波索納洛(Jair Messias Bolsonaro)上台後,目前正積極推動巴西國企,包括金融業民營化,在他延攬投資銀行家Paulo Guedes擔任巴西財長後,二人列出很長的改革名單,投資界目前都在觀察二人的蜜月期有多久,明年地方選舉將是很好的觀察時點。相對之下,最近爆發反政府流血示威的智利,明年將推動憲法公投,這對中期投資展望造成影響。
在拉美股市方面,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看好巴西。施羅德也指出,2019年上任的巴西右派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目前正積極推動巴西國企,包括金融業民營化等。(資料照,美聯社)
「硬脫歐」可能性降低 英國金融股後勢可期
除了中美貿易戰之外,另一個影響全球投資的議題則是「英國脫歐」,針對下月即將舉行的國會大選,施羅德預估,目前的民調結果顯示,保守黨贏得國會過半數的機率是50%,不過,各政黨不過半的機率仍高達50%。
由於英國國會先前已通過決議,要求英國政府的脫歐計畫,必須經國會同意,因此,「硬脫歐」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如果保守黨勝選,提出脫歐計畫後,歐盟方面將可望給予2年的寬限展延,有鑒於歐洲移民對英國經濟重要性,「硬脫歐」的結果,可能導致英國GDP減少20%,因此,英國提出的脫歐計畫,將會維持英國與歐盟之間勞工的自由移動。
英國脫歐與否須待國會表決,「硬脫歐」的可能性已經大幅降低。(資料照,美聯社)
施羅德價值基金經理人Kevin Murphy表示,英國自2017年醞釀脫歐以來,英鎊與英國股市已持續低迷,然而,英國這段期間的經濟表現,比起歐陸要好一些,從英國的PMI與CBI指數可以看出,儘管企業受到脫歐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意願偏低,但英國經濟第三季躲過衰退,失業率也維持在低檔。
施羅德表示,英鎊兌美元匯率受到脫歐舉棋不定影響,這段期間維持在1.28-1.29美元價位,由於「硬脫歐」的機率已經大幅降低,未來英鎊在脫歐局勢明朗後,有機會反彈至1.35美元價位。英國股市特別是金融股,過去一段時間資產負債表都維持強健,未來在局勢明朗後,有特別被看好。
脫歐政經效應將漸浮出水面 歐盟南北陣營權力平衡動盪
相對之下,英國脫歐計畫一旦明朗,對歐盟的政治與經濟效應就會逐漸浮現,由於歐盟會員國目前分為南北兩個陣營,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國家,係偏好較強的政府干預;北歐5國、荷蘭等國則是「自由派」陣營,由於北歐的自由派陣營,過去係透過與英國結盟方式,制衡南歐陣營;而夾在中間的德國,則是扮演二邊「調停人」角色,英國脫歐結果,勢必將牽動歐盟的權力平衡。
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影響,身為歐洲出口大國的德國遭受重大衝擊。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由於歐盟已經步上日本後塵,出現結構性「負利率」現象,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已很難收到成效,南歐陣營主張財政擴張的聲音將逐漸抬頭,但麻煩的是,財政擴張政策,係透過舉債刺激經濟,在歐洲社會人口高齡化情況下,各國政府舉債的空間,已明顯受限。不過可喜的是,歐盟國家在經過多年的財政撙節下,各國政府負債水位,都已逐漸下降,這是好現象,不過,歐洲各國目前都面臨極右派政黨的崛起,這對歐盟未來治理將是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