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大停電後,行政院長林全到立法院報告,說備用容量率下限訂為7.2%,這是能源轉型的下限。如果未來幾年備用容量率只有這個水準,缺電風險仍高,台灣很可能就要跟張忠謀「說掰掰」了。
7.2%不安全,更何況可能更低
備用容量率是指尖峰負載與全部發電機組能發電的量作比,這個數字是以一年的數字作比較,不會每天變來變去;但備轉容量率則是以當天的尖峰負載與可可發電數字作比較,這個數字可以每分每秒都在跳動。一般官方要掌握訂的目標值是備用容量率,過去訂為15%,林全在立法院說的「7.2%為下限」也是說備用容量率。
不過,這個數字明確是一個不安全的數字,備用容量率低於10%限電風險就增加,7.4%大概就要迎來每年一次的限電,越低當然機率與次數越高。各國所訂的備用容量率高低不同,但大體上都在15%以上,如與美國、韓國約15-20%,新加坡30%;反核的媽媽聯盟說日本訂在3%,這個數據是有誤,日本的備用容量率訂在8-10%,而且這個數字是因日本的計算方式不同得到的數字,以相同計算標準是在20%以上。
因此林全說未來的能源轉型期,備用容量率以7.2%為下限,雖然也說會努力增加,但其實能否增加是未知數;這也等於宣告未來幾年的供電不穩定已難避免;他說這個數字是台電給的,當然,台電也只能給這個數字,因為每年的用電尖峰數字明確擺在那,而手上能用的電廠機組也是數得出的硬數據,要更高,沒有了。
備用容量率出現負值的可能
事實上台電的這個數字已不無粉飾太平之嫌了。2年前台電曾公布一個預測數字,在核四封存、核一、二、三廠除役,及規劃中要除役的火力電廠也如期退役的前提下,2019年電力備用容量率就要降至4.8%,限電風險大增;到2023年備用容量率就可能出現負值。
雖然蔡政府規劃要以綠能增加、增建火電彌補缺口,但能補足多少缺口,仍是未知數。以綠能而言,不論風電或太陽能,進度遠不如預期,即使建成也無法成為電力基載;規劃中的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則會受新建天然氣接受站進度影響,何時可完成,問官員也沒人有答案。在限電風險揮之不去下,曾說過「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的張忠謀,再怎麼強調以「投資台灣優先」,大概也難安心把5000億的最新投資3奈米廠放在台灣吧?
台積電是台灣排名第一的用電大戶,全台各廠用電約110萬千瓦、佔台電供電的3.7%;2016年全年用電約90億度左右,差不多就是一座核電廠發電量全供台積電使用的概念;過去幾年增加的用電量中,有3分之1是台積電包辦;如果單看增加的工業用電,有一半由台積電用掉。
用電大戶,核三全供台積電3奈米廠都不夠用
台積電繼續如計劃繼續擴廠,用電量差不多就是要倍增,它在南科新的5奈米廠用電量72萬千瓦,外界矚目的3奈米廠,需要電力是210萬千瓦;這個數字的概念就是核三廠發電容量190萬千瓦,全部只供3奈米廠都不夠用─而未來核三廠也要除役。台積電雖然一直投入節電技術,但再怎麼努力仍有技術極限。 (相關報導: 815大停電》藍營欲串聯在野黨倒閣 林錫耀拜會親民黨反制 | 更多文章 )
蔡政府可以用保證不缺電、不限電的承諾─現在其實就是如此作,想方設法留下台積電的新投資,關鍵就在對這些五日京兆的官員承諾、來去輪替不斷的政客諾言,台積電信或不信,張忠謀要接受嗎?當缺電要分區輪流供電時,在情況可控的時候,政府確實可設法不讓科技廠商受限,但問題是實務上,有許多政府難控制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