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教宗的備選名單─新任樞機主教們

2022年,加拿大原住民代表來到梵蒂岡,要求天主教會面對歷史罪行,教宗方濟各公開道歉(資料照,美聯社)

2018年9月梵蒂岡教廷與中國外交部,正式簽署一份不對外公開的臨時協議,這份協議是經過雙方自2015年開始的5輪辛苦談判得到的暫時性成果。不過,雖然是一份彼此諒解的協議,但協議內容尚不完善,使得這份協議只能成為一份「臨時性」的協議,每兩年都需要重新檢視。

這份臨時協議在2020年10月第一次延期,今年2022年10月將第二次到期,關心這件事的人可能會問三個問題:首先,這份協議的內容彼此承諾什麼?其次,教廷和中國政府彼此妥協採取的是什麼模式?第三,這份協議到期後還會續約嗎?

2022年7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其寓所接受路透社(Reuters)採訪,給我們正式解答。

教宗方濟各與路透社談到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以及雙方於2018年簽署的臨時協議,他明確說到「這項協議實行順利,所以我希望在10月間能夠延續」。 這證實,教廷與中國間的這項臨時協議,將在今年10月再次啟動展延。

雖然,教宗明確表達這份協議延續的重要性。然而教宗的暗語,指的卻也是當前的梵中政教關係,似乎還沒有好到雙邊已經有穩定且彼此尊重與諒解的合作模式,臨時協議可能是目前能為教廷及天主教會爭取到最好的安排,這也可能是教宗方濟各及其所屬耶穌會對中國這個他們最為珍視的傳教區所能爭取到的最多幫助。

路透社的採訪,並不只是為了即將到期的臨時協議,吸引他們持續追蹤的問題,更是中國共產黨對宗教強力控制的魔手,是否隨著專制政權的擴散而外溢到華語社會,包含最早接受天主教會洗禮的香港及澳門地區。

20220429-教廷與俗世國家建交流程圖。(凃京威(2020),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56頁,國立政治大學。)
教廷與俗世國家建交流程圖。(資料照,取自凃京威(2020),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56頁,國立政治大學。)

教廷在中華民國臺灣有大使館並派任正式外交官,雖然外交官的官銜自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以後,從原本的大使層級降為臨時代辦,然而,實存的教廷大使館,仍代表教廷與中華民國臺灣正式且穩定的外交關係,今(2022)年更是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80週年。不過與臺灣相較,香港雖然擁有比臺灣更多天主教友,但因為多重政治因素考量,教廷仍舊無法在香港派駐正式外交官。

教廷僅將隸屬教廷駐菲律賓馬尼拉大使館的外交官,改派至香港兼轄擔任駐香港宗座代表(the Holy See Study Mission in Hong Kong)。而路透社正是在最近採訪教宗的同時披露,今年3月駐香港宗座代表何明哲蒙席(Javier Herrera Corona)離港赴非洲剛果履總主教新職前,對香港天主教會提醒,「要香港天主教會為宗教自由的終結做好準備,並敦促香港教友們即時採取措施,保護教會財產、檔案和資金」。

何明哲蒙席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隨著香港七一更換領導班隊,更為強勢的警隊與執法系統,已經將他們的執法作為展現在逮捕香港天主教會重要的領導人物榮休陳日君樞機主教

與此同時,當太平洋地區國家關心教宗方濟各與中共政權的搏鬥時,部分媒體卻將焦點轉向關切教宗「疑似」罹患癌症,甚至有退位考慮的傳聞。 (相關報導: 教宗方濟各希望延續梵中《主教任命協議》 梵蒂岡願為中國付出哪些代價? 更多文章

依照天主教會自宗徒傳下來的慣例,歷任教宗大多是在位直至離世,少有退位的前例。當前於2013年退位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是自西元15世紀以來,第一位在世退位的教宗。而教宗方濟各會不會因為健康緣故而成為近年第二位退位的教宗?路透社在同樣這篇報導中,藉教宗方濟各的口打消這些傳聞,他幽默地說,「我還活著,我的醫生什麼都沒有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