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新新聞》ECFA十年大限是假議題,疫情才是經濟真危機

紡織產業中國近幾年已發展得不錯,台灣應設法做出高端產品區隔。(新新聞資料照)

「ECFA十年大限是個假議題!」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與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一聽到本刊要談這個話題,兩人都劈頭這麼說。

很多實質內容都還沒完成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就盛傳「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即將在二○二○年九月達十年期滿,一旦期滿,不用等北京或是台灣政府宣布,會自動失效,屆時台灣出口中國的五百多項商品將終止關稅優惠,對台灣經濟會造成不小衝擊;部分人士擔心,中小企業會因而出現倒閉潮。

一○年六月所簽署ECFA框架的協議中,中國對台灣降稅的早期收穫清單(早收清單)有五三九項,貿易金額達一三八.三七億美元(約四一五一億元新台幣)。

ECFA貨貿早收清單共539項
ECFA貨貿早收清單共539項

這五三九項早收清單貨品以傳統產業為主,其中,石化貨品有八十八項、機械產品有一○七項、紡織一三六項、運輸工具五十項、農產品十八項及其他一四○項等。

根據工總的統計,從一一年起,這些貨品都享有進口中國的關稅優惠,截至一九年為止,每年早收貨品的出口值從一七九億美元,最高達二二七億美元(一六年),九年間累積減免關稅六十七.四億美元。

市場擔心,一旦ECFA終止,倚賴輸出中國的石化、機械、紡織、運輸等傳產關稅可能恢復到原來的六.五%至二○%,這些產業的營運將受到嚴重衝擊。

「當前的ECFA是半成品!」蔡練生說,ECFA很多實質內容都還沒完成,沒有十年期滿終止的問題。

服貿早收清單開放情況
服貿早收清單開放情況

蔡練生表示,中國方面的談話並沒有提到要終止該協議;且台灣與中國處在特殊關係,兩岸簽署ECFA並沒有通知WTO,否則就是「承認國與國貿易談判」,也就沒有第三國要求終止的問題,「十年大限」的議題不存在。

邱達生則認為,會有十年期滿的疑慮,是因為質疑者引用WTO諒解備忘錄(MOU)第二十四條規定,WTO成員國可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FTA允許成員國之間享受比最惠國待遇更好的待遇,但要求FTA參與國應於一定期間內完成協定,過渡期不超過十年。

ECFA對台灣影響力逐漸降低

此外,根據ECFA第十六條終止條款,只要一方通知另一方終止協議,六個月後就會自動生效,不需要對方同意。

邱達生表示,除非是中方片面終止協商,或是WTO會員國,例如跟台灣出口結構相似度最高的韓國,向WTO提出控訴,但以當前狀況來看,這兩種情況發生機率不高。

目前ECFA框架中有四項協議,其中的投保協議於一三年簽署完成;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協議,兩岸已於一三年六月簽署,再經過立法院通過就可以實施。

但因為一四年發生太陽花學運事件,大學生占領立法院,抗議ECFA通過會影響台灣經濟,導致貨貿協議從此擱置,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談判跟著停擺,連兩岸商業爭議解決協議也都無法完成。

ECFA早收貨品逐年降低,科技產品卻創新高
ECFA早收貨品逐年降低,科技產品卻創新高

因為ECFA無法談下去,台灣傳統產業又急需中國這個偌大的市場,雙方同意以早收清單因應,但十年來,民進黨於一六年再次執政,加上一八年爆發中美貿易戰後,台灣越來越傾美,讓中國頗為不悅,使得兩岸關係越走越遠,想重啟ECFA談判大門已頗為困難。 (相關報導: 新新聞》中美新冷戰格局下產業脫鉤,ECFA還有需要嗎? 更多文章

「ECFA對台灣的影響力已逐漸降低。」邱達生指出,從出口數據發現,一二年ECFA相關產品占台灣出口中國的比重為三○.六%,一九年降至二○.八%,今年上半年更是跌落至一八%,逐年減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