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虛擬貨幣的投資人來說,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無疑是名頭痛人物,因為這位意見領袖喊水會結凍,價格漲跌似乎只在他的一念之間,偏偏麻煩的是,你並不知道他下一刻又有什麼驚人之舉。
不久之前,特斯拉才大動作投資比特幣,並且開放讓消費者以比特幣付款購車,一時之間使得虛擬貨幣的人氣扶搖直上,但是這項創舉,如今突然喊卡。
馬斯克在台灣時間週三(13日)上午於推特宣布,基於對環境的憂慮,擔心挖礦活動將迅速增加使用化石燃料,因此特斯拉終止接受消費者使用比特幣付款購買旗下車款。

此話一出,原本就已下挫的比特幣價格急速擴大跌勢,一度失守46,000元大關,24小時內的跌幅達到16%,包括狗狗幣、以太坊及瑞波幣等虛擬貨幣連袂跳水。
馬斯克在聲明中表示,虛擬貨幣在許多層面上都是個好主意,並且相信它有發展前景,但前提是不能重創環境。
他也強調,特斯拉不會出售任何比特幣,一旦挖礦活動可以轉型使用更具可持續性的能源後,特斯拉將會再度開放比特幣交易。
《華爾街日報》原文:特斯拉暫停接受比特幣購車,比特幣和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
挖礦究竟有多耗電?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先前分析,比特幣涉及龐大的電腦運算和認證交易,一年的耗電量超過荷蘭、阿根廷、比利時等國家的用電量,足以供應整個英國的電熱水壺使用27年,也相當於美國全國從不關電,卻又沒人使用的家電年耗電量。
這樣的吃電怪獸,竟然成為電動車龍頭廠商的投資標的,看上去確實有些矛盾,難怪特斯拉當初宣布買進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並且接受比特幣做為付款方式時,遭致不少批評聲浪。
如今,特斯拉看似「回頭是岸」,但也不容否認,投資比特幣確實是門好生意。
根據半個月前揭露的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一季淨利高達4.38億美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1,600萬美元。
但若進一步細看,其中5.18億美元來自販售「碳積分」,另有1.01億美元則是靠著出售手上10%比特幣賺來的。也就是說,扣除掉這些獲利來源,特斯拉的本業還是處於虧損。
有趣的是,近期一款聲稱具有環保特性的奇亞幣(Chia)橫空出世,這款虛擬貨幣是由Chia Network打造,標榜自己能夠取代比特幣。
針對特斯拉暫停收受比特幣一事,Chia創始人Bram Cohen也在推特發表評論,「如果擔心衝擊環境,你應該出售所有的比特幣,這會增加供應,藉此降低價格,以及挖礦回報和能源消耗。」
實際上,除了眾所皆知的特斯拉,其實也有愈來愈多機構,對於虛擬貨幣敞開大門。
舉例來說,跨國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共享辦公巨擘WeWork、超跑名牌藍寶堅尼等大公司早已表態,開放接受比特幣支付。
此外,世界頂級拍賣公司蘇富比於5月12日拍賣英國知名塗鴉藝術家班克斯的反戰名作〈Love is in the air〉,首度開放虛擬貨幣支付。

另一家拍賣公司富藝斯也宣布,今年6月將與保利再度攜手聯合舉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同樣接受買家透過虛擬貨幣付款。
比特幣不只可以購買商品,甚至還可能拿來支薪。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球員西恩·克金(Sean Culkin)上個月表示,他希望將今年價值92萬美元的薪酬全數轉換為比特幣,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完全以比特幣支付薪資的專業球員,「我完全相信這是金融市場的未來」,無奈事與願違,最後他遭球隊除名了。
這位球員的計畫並非異想天開,根據市場統計,截至今年5月初,全球已有將近50家機構或個人,接受比特幣做為支付款項、薪資的方式;整體虛擬貨幣的市值,甚至超越美元現鈔價值。
雖然目前仍有許多人認為虛擬貨幣不過是場騙局,但它漸漸打入實體經濟也是不爭的事實,並且總在市場上捲起千堆雪,未來究竟還會發展出哪些生活樣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相關報導: 金融熱議》六天大賣1800億股票!貝佐斯大筆出脫亞馬遜股票,看壞前景、提前跳船? | 更多文章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