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敏是國中老師,她被視為最認真、最美麗的老師。但是,在教學認真與美麗氣質的背後,她卻被憂鬱症與失眠折磨,干擾了她的作息,教學與生活失去動力。
她求助了精神科醫師,也求助心理師,但憂鬱仍然每天籠罩她。她晚上睡不著覺,輾轉反側,造成了隔天教學時精神不濟,這是惡性循環。
她不明白,何以如此?曾幾何時,當初被視為認真與美麗的亞敏,如今心灰意懶了,幾度感到倦勤,甚至進入校門都困難,更不想進入教室。
我見到亞敏時,她看上去很疲憊,失眠困擾她一年了,憂鬱症也已經一年了。
我以為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失眠,為何會有憂鬱症,有些人確實不明白自己的狀況。
亞敏搖搖頭,說失眠與憂鬱症的起因,她都明白,說著說著就哭了,「還不都是小涓造成的!」
受傷了…
原來,亞敏教學有方,和學生的關係向來良好。已婚的她沒有孩子,將班上學生視如己出,尤其和小涓的關係匪淺,如同母女般親密。
小涓經常找亞敏談心,會摺小紙藝回贈,上頭寫些感性的文字,很貼心的小孩。亞敏打從心裡歡喜,她真心喜歡這群孩子們,真心喜歡教師的工作。
事情的轉折,是颱風來的那天,未達停課標準,但風雨的肆虐仍見威力,狂風掃過大葉欖仁的落葉,彷彿宣告一場風暴的來臨。當天班上進行英語測驗,小涓的分數大幅滑落。亞敏從未見過小涓考這麼低的分數。
發完考卷之後,亞敏特別安慰小涓,勉勵她日後繼續努力就行。小涓紅著眼睛點頭,這一份師生的情感,在風雨中更顯得溫潤。
考卷依校方規定,要給家長簽名,用意是了解學生學習。不料,卻成了亞敏與小涓關係變調的原因。
收回考卷的日期過了,全班的考卷都給家長簽完名了,只剩下小涓的。小涓是單親家庭,母親忙得太晚回家,一直都沒有時間簽名呢!小涓開玩笑說,請亞敏老師代簽吧!她視師如母。
亞敏不可能偽造文書,一份未簽名的試卷就擱著了,但心底很感動小涓的玩笑之詞,說明她們真如母女一般親近呀!
半個月後,小涓的母親到學校,為了辦理獎學金申請,和亞敏聊了孩子的狀況。亞敏分享她與小涓的互動細節,令家長很感念,多次表達謝意。談話接近結束時,亞敏想到什麼,把擱在抽屜裡的考卷,交予母親簽名。任務完成,但是帶來了更大的情緒風暴。
小涓隔天跑來,憤怒的指責亞敏,「請妳簽,不簽就算了,幹麼這麼雞婆!拿給我媽媽簽名。」
亞敏嚇了一跳,怎麼會這樣?向來乖巧的孩子,出言並不客氣,斥責如一把刀,深深的刺進亞敏的胸口,也割裂了師生之間情感。亞敏感到委屈,以討好的語氣解釋,考卷本來就應該請家長簽名呀!
情如母女的師生,關係瞬間劇變。現場彷彿有撕裂的聲音,師生情誼被刀切割開來。受指責的小涓索性不說話,沉默到底,她用力絞著褲縫的手指表達了感受。現場氣氛突然安靜,於是無論亞敏怎麼說,小涓都冷漠以對。
受傷的何止小涓,亞敏也是,她何嘗想把氣氛搞砸?一顆心深深被擰痛,從指責的語言,轉為說理的超理智,無奈小涓不領情。最後,亞敏也不說話,原本親密的感情,突然冷漠無比,不只冷漠,往後見面更是尷尬痛苦呀!
亞敏的憂鬱症就是這樣開始的,此後的夜晚都失眠,她翻來覆去想不通怎麼了。
「妳生自己的氣嗎?」
她不假思索的說:「生氣!」我又問亞敏,「生誰的氣呢?」亞敏不假思索的說,「當然生小涓的氣呀!還會生誰的氣呢?」
我將可能生氣的對象,一一攤開來讓亞敏選擇。因為事件發生的始末,可能牽連到旁人,那也會是潛伏的生氣對象,「比如,生其他老師的氣呀!生校長的氣呀!生自己的氣呀!」
亞敏思索著,「好像都有呢!」我再次核對亞敏,「生誰的氣最多呢?」亞敏頓了一下,回答:「好像生自己的氣比較多!」
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當生氣的時候,並不覺察生自己的氣,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我問亞敏,「生自己什麼氣呀?」亞敏沮喪的說,「我覺得自己很差勁,連一個學生都帶不好。」「妳不是很認真嗎?難道不允許自己挫折?遇到挫折就這樣評價自己嗎?」
亞敏點頭表示,當然要這樣批判自己呀!因為自己真的沒有做好。
我問,「對他人會很嚴苛嗎?」亞敏搖搖頭表示,自己對他人很寬容。
那被嚴格對待的亞敏,該怎麼辦呢?只見她一股情緒上來,悠悠說,「誰叫自己不爭氣呢!」
怎麼會對自己那麼嚴苛呢?我問亞敏,她童年被嚴苛對待嗎?會這樣問,是她的感受可能來自她往日經驗。隨著時間的堆積,生命中的某些重大經驗,不會消失無蹤,反而像記憶的書籤標示在書冊,影響往後的生命感受。
我們從受傷中走來
亞敏回憶自己的童年,媽媽總是很嚴厲管教,她常常受到媽媽的指責。亞敏記得,某個大雨的午後,西北雨停了,她帶妹妹到庭院玩水,兩人被泥巴與雨水弄得髒兮兮,童年歡樂,卻被歸家的媽媽一陣毒打。
亞敏提到這一段回憶,眼眶立刻紅了起來。我感受到當年她的委屈。我問亞敏,覺得自己錯了嗎?亞敏立刻點頭表示,自己真的錯了,沒有盡到姊姊的保護責任,也害妹妹被責罵。
類似的事件甚多,她緊接著憶起更小的童年,就必須幫忙做家事。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場景深深烙印在她腦海,她幫媽媽煎魚,因為身高不夠,踩著一個特製的木箱子,才能讓她搆著煎鍋。
當時電視播放著卡通片,那是動畫《小天使》。小亞敏一邊煎魚,一邊轉頭看電視。《小天使》改編自名著《海蒂》,製作群之一是宮崎駿。這部卡通片主角是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名叫小蓮,從小父母雙亡。
小蓮總是穿紅色的連身裙,紅色就像她的熱情洋溢,勇於助人,也因此常常使自己受傷呢。電視裡的小蓮如此迷人,而現實生活中的小亞敏,卻因為貪看電視,將魚煎焦了,換來媽媽一頓狠狠地責罵…
我問亞敏,「覺得委屈嗎?」亞敏哭泣,點點頭。我問亞敏,「心疼當年的自己嗎?」亞敏竟然搖搖頭。
亞敏哭泣著說,「自己連魚都沒煎好,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我試著為小亞敏求情,「可是小女孩不是故意的,那麼小就要承擔家事,蹬著木箱子煎魚,難道不應稱讚與憐惜嗎?」
我想,亞敏對自我好嚴格呀!沒看見自己的努力,沒看見自己的承擔,沒看見小亞敏是小女孩呀!更不接納自己有絲毫的差池。難怪,她內在如此折磨,對自己嚴苛,進而不接納自我,這所導致的情緒折磨,和她如今的憂鬱症,以及失眠狀況,應該很相像吧!
怎麼會這樣子呢?一個愛孩子的老師,卻不懂得寬容自己、接納自己,更遑論能愛自己了!她不斷地在折磨自己呀!
放過自己吧!
認真的老師是最美麗嗎?我內心深深的嘆息,常常覺得:認真的老師最「自責」。
但是,亞敏很疼愛孩子吶!她靠近愛孩子的心靈,卻不懂得疼愛自己。她母親曾經嚴厲苛責與要求小亞敏,小亞敏會受傷,即使小天使長大了,心中的負面記憶始終未被抹滅。亞敏如此渴望被愛,卻不懂得疼愛自己。
我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因為亞敏很照顧學生,她不會照顧自己,但有照顧他人的資源:「假如這個八歲的小亞敏,是妳的學生呢?妳會責備她嗎?」
我挑戰亞敏,口氣略帶嚴厲,「可是,她把魚煎焦了呀!」亞敏急著辯護,「但是,她很認真呀!」
我雞蛋裡挑骨頭,繼續刻薄,口吻像是偵查庭「有罪推論」的檢察官,「她沒有將媽媽交代的事情做好呀!不是嗎?」亞敏更努力的辯護了,「她又不是故意的…」
我進一步控訴,「可是她一邊煎魚,一邊看《小天使》吶!」亞敏的委屈爆炸了,嘶吼著:「阿建老師!你太殘忍了!她只有國小二年級呀!」
我淡定地問,「我,有很殘忍嗎?」亞敏劇烈的哭泣,說:「有!你很殘忍,你很殘忍…」
我看著哭泣的亞敏,靜靜看著她的委屈,看著她的痛楚,她是那麼渴望被看見呀!那麼渴望被愛呢…忽然,亞敏醒過來似,聲嘶力竭的說,「阿建老師,我明白了…」
她明白什麼?我等著她回應,等待…過了好久,亞敏才又說,「…我對自己太殘忍了…」
等待是值得的,能體驗到這句話真不容易呀!同時我的腦海也浮起一個動人的畫面:亞敏回過頭,穿過時間長廊,走過千千萬萬個角落,她伸出手,願意去扶起那唯一角落裡孤單很久的小亞敏了,她知道她一直在那兒…
亞敏終於覺察,最後願意接納了。我引導她接觸自我生命力。她數十年來委屈了自己,被自我隱隱的忽略、遺棄了,甚至不自覺的暗暗批判,生命的力量被壓抑了而不自知,如今有了改變的契機。
天底下認真的老師,還有認真的父母,應該做以下的功課:認真愛自己、接納自己、不批判自己、關注自己內心的受傷。
當意識到自己受傷了,有了自責之際,先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些愛的語言、欣賞自己的語言吧!別對自己太苛求。當自己對自己的關愛多一些,面對不滿足的期待,會漸漸的寬鬆以對,教育才會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我將上述的功課,當日也給了亞敏,邀請她練習給自己愛,給自己多一點接納,給自己多一點允許。亞敏是認真的老師,隔天分享自己的練習,夜裡竟然比較早眠了。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40歲之後,結合親職教育、閱讀、寫作與生命教育,與甘耀明、許榮哲及張瑤華創立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目前任曉明女中特約作家,佳音英語南投分校、新加坡耕讀園、香港自然學校、馬來西亞德信學校、馬來西亞小樹成長園教育顧問,以及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顧問。曾出版童書、小說、教育書,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
曾獲國內多項的重要文學獎,目前專事寫作,即將出版《冬將軍來的夏天》。
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展獎、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獎。而《邦查女孩》更獲2015台灣文學金典獎、「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2016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6文化部金鼎獎、2016紅樓夢決審團獎。曾任靜宜大學、慈濟大學駐校作家,曉明女中特約作家。目前擔任靜宜大學「文思診療室」駐診作家、「千樹成林」與「快雪時晴」兒童創意作文班教師。
(相關報導:
有時「溫柔」比辱罵更可怕!她30歲的弟弟整天在家不工作,她這樣對母親說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