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陸股近期波動加劇,一切都必須回歸基本面來判斷現在行情能否延續。從今年4月開始,財經M平方不斷提及中國經濟呈復甦趨勢,逐步走出衰退谷底,如今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由負翻正,下半年經濟趨勢如何解讀?
本文重點:
1、中國Q2 GDP年增率3.2%(前值 -6.8%),重返正成長,領先全球主要國家走出疫情衰退谷底,三大產業均獲得明顯改善,且6月總體經濟數據續佳,表示經濟復甦進程順利。
2、長期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均恢復快速,在下半年更將迎來進一步好轉,合力拉動中國GDP回升至去年平均6%成長速度。
3、中國人行政策主軸轉向「寬信用」,降低公開操作頻率,多採取結構性寬鬆,形成三大情況:(1)金融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市場利率下行空間受限、(2)中美央行寬鬆動作不一,中美利差達至歷史新高,推升人民幣、(3)「社融-M2」增速差擴大,反映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7月10日人行記者會提及下半年仍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資金面寬鬆態勢不變。
4、近年中國最大的外部風險「中美緊張關係」,此疑慮在下半年或出現轉變,主要由於美國疫情控制不當疊加種族議題爆發,使得川普大選民調明顯下降,美國國內自顧不暇,也無法承受對中國實施強力制裁的負面效果。美國大選民調選情將成為下半年關鍵,若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選上的話,根據 2000 年以來民主黨以及今年候選人拜登對中國態度,均相較共和黨友善很多。
MM研究員:中國目前疫情控制得當,經濟領先全球復甦,下半年「基本面續佳+資金面寬鬆」配合外部風險「中美緊張關係」疑慮減緩,持續支撐本波陸股行情。
一、中國領先全球走出衰退谷底!
中國2020年Q2 GDP年增率3.2%(前 -6.8%),重返正成長,領先全球主要國家走出疫情導致的衰退谷底。分三大產業來看,以農林漁牧為主的第一產業、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Q2分別年增3.3%(前-3.2%)、4.7%(前-9.6%)、1.9%(前-5.2%),均大幅轉佳,Q2 經濟狀況明顯優於Q1表現,也體現出中國復工復產進程順利。
同時6月經濟數據繼續轉佳,如:工業增加值年增4.8%(前 4.4%)、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年增-3%(前-6.3%)、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年增1.9%(前-0.3%)、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1.8%(前-2.8%),表示企業、居民經濟活動已接近甚至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經濟復甦趨勢尚未終止。
中國Q2 GDP重返正成長,走出衰退谷底。(圖:財經M平方)
二、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均修復,助下半年保持復甦趨勢!
中國經濟下半年能否延續復甦趨勢,關鍵就在長期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是否恢復:消費、投資、出口,以下為詳盡解析:
隨著疫情控制得當,管制限制鬆綁,民眾消費意願持續增強,中國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逐月上升,年增-1.8%(前 -2.8%),僅呈低個位數衰退,反映整體消費快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其中疫情受害最嚴重的餐飲收入降幅也相對2月收窄,年增-15.2%(前-18.9%),其餘生活必需品、地產消費鏈、可選消費品均維持好轉趨勢,而耐久財消費項目的好轉更能說明居民消費意願的回暖,如:乘用車銷量年增2.1%(前 7.2%)、通訊器材類年增18.8%(前11.4%)。
中國國內需求已經明顯回暖,下半年高機率能延續此趨勢,主因是上半年 居民人均收入僅小幅衰退,累計年增-1.3%(前-3.9%),但居民人均支出卻大幅衰退,累計年增-9.3%(前-12.5%),兩者增速差距大,反映中國居民上半年以儲蓄為主,下半年伴隨居民消費信心漸強,過多的儲蓄將會轉為消費,帶動消費進一步上升。
居民消費需求持續上升,疫情重災區「餐飲收入」大幅改善。(圖:財經M平方)
居民「收入-支出」增速差距大,顯示居民上半年累積儲蓄多。(圖:財經M平方)
中國1-6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年增-3.1%(前-6.3%),降幅持續收窄,表示企業對未來景氣信心增強,上半年房地產、基礎建設投資仰賴財政貨幣政策強力推動,分別累計年增1.9%(前-0.3%)、-2.7%(前-11.8%),恢復速度快速,而今年以來最弱的製造業投資累計年增-11.7%(前-14.8%),降幅持續改善,上半年製造業投資依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亮眼表現支撐,累計年增9.4%(前6.9%),下半年「PPI 觸底回升」+「歐美經濟重啟經濟」將帶動工業企業利潤改善,5月年增已由負翻正至6%,接連增強其他製造業行業投資意願,因此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將延續好轉趨勢。
中國企業信心增強,投資回升速度加速。(圖:財經M平方)
3、隨著全球各國逐步解封,帶動中國出口最壞狀況已過
中國復工復產領先全球,形成出口替代,提升中國出口佔全球比重,因此中國Q2出口並未如市場預期出現大幅衰退,最新中國6月出口(美元計價)年增0.5%(前-3.3%),由負翻正,同時數據細項中透露著疫情衝擊出口的情況可能來到尾聲,未來出口高機率將出現回升趨勢,以下為兩大主因:
- 全球主要國家重啟經濟,外需快速恢復。觀察6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國家增速變化,對美國(16%)、東盟(15%)、歐盟&英國(15%)出口分別年增1.4%(前-1.2%)、1.6%(前-5.7%)、13.3%(前13.9%),表現相當亮眼,也說明全球主要國家復工確實有帶動需求明顯恢復。
- 前期靠防疫與宅經濟支撐,6月最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現改善。Q2 拉動中國出口多仰賴「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從6月產品出口即可看出,如:醫療儀器及器械 99.9%(前80%)、紡織品56.7%(前 77.3%)、自動數據處理設備3.5%(前28.2%)、積體電路8.4%(前18.7%),而前期的拖累項目「勞動密集型產品」在6月部分產品已出現明顯改善,如:服裝-10.2%(前-26.9%)、玩具-5%(前-10.4%)、家具8.4%(前-15.5%),勞動密集型產品出現好轉,意味著本輪中國出口最壞狀況可能已過。
全球主要國家開始重啟經濟,帶動中國出口同步轉佳(圖:財經M平方)
總結來看,長期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在下半年都將迎來進一步好轉,助經濟復甦趨勢延續,帶動中國GDP逐季上升,回到去年平均6%的成長速度以上。
三、中國人行轉向「寬信用」,資金加速流入實體經濟!
近期中國報告曾提及, 5月以來中國人行政策主軸從「寬貨幣」轉向「寬信用」,目的打擊資金空轉與套利,讓資金脫「虛」入「實」,從公開操作頻率明顯降低、推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即可看出,也形成目前情況:
人行政策轉向「寬信用」,抬升市場利率中書。(圖:財經M平方)
由於中國人行開始克制寬鬆動作,同時經濟如期復甦,令中國公債殖利率明顯上行,反觀美國聯準會持續擴大寬鬆,使美國公債殖利率維持低檔,導致中美利差來到歷史新高,吸引外資大量流入進行無風險套利交易,使人民幣升值動能充足。
中美利率擴大至歷史新高,給予人民幣升值動能(圖:財經M平方)
3、「社融-M2」增速差擴大,反映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觀察6月金融數據,中國社會融資餘額與貨幣供給M2分別年增12.8%(前12.5%)、11.1%(前11.1%),維持雙位數高速成長,說明企業、居民存貸款大增,主要由於寬信用政策發力,信用利差明顯下行、銀行貸款意願提高,因此企業中長期、居民中長期貸款分別再次高增13697億、6349億,帶動社融增長較快,與M2增速差擴大,反映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助未來經濟復甦趨勢延續。
社融與M2增速差擴大,說明資金多流入實體經濟。(圖:財經M平方)
整體而言,研究員認為中國人行政策主軸轉向「寬信用」,市場利率出現上行,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將完全收緊,而是進入政策觀望期,7/10人行記者會曾提及下半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貸款實際利率持續下行和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而中國目前經濟增速尚未回到去年平均水準,又遇Q3畢業生帶來的就業壓力增大,以及海外需求也還沒回到正常水平,研究員判斷下半年人行維持貨幣寬鬆,仍有一、二次的降息或降準的全面寬鬆動作,讓市場利率維持在歷史相對低位。
是什麼樣的原因給予人民幣升值動能?川普對中制裁是否會影響中國2020下半年行情?更多完整內容,都收錄在財經M平方網站馬上掌握最新陸股行情,以及化解中美緊張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