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這一次經濟衰退,中國還能成為帶動全球復甦的火車頭嗎?

中國積極重啟經濟,但尚未脫離疫情險境,需求至少在6至12月才能回復。(AP)

要讓全球經濟在今年重新站穩腳跟並非易事。但若少了來自中國的更多幫助,將會難上加難。中國曾是帶動全球從上一次經濟危機中復甦的火車頭。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對原材料及其他商品的需求飆升,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支撐了巴西、德國等地的經濟回暖。澳洲等部分國家當時之所以避免經濟衰退,幾乎完全要歸功於與中國的貿易。

而這一次,中國不太可能提供那麼大的幫助。儘管中國經濟近來出現了強勁反彈的跡象,但所受衝擊比2008-2009年時要嚴重得多,因而中國帶動其他國家和地區擺脫由新冠疫情所引發經濟衰退的能力有限。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與以往經濟低迷時期相比,中國目前在刺激性支出上表現得更為克制。此外,中國某些行業的自給自足能力較以往增強,這代表中國需要進口的東西可能會變少。

德國南部的風扇和電機製造商ebm-papst Group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Thomas Nuernberger說,來自中國醫院和數據中心的需求已經恢復。不過,對汽車產業和向其他地方出口產品的中國製造商的銷量大幅下降。他預計,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的謹慎情緒將拖累增長,降低「V型」復甦的可能性。

產業組織德國機械工程工業協會(Germ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理事Thilo Brodtmann表示,他認為,2020年中國不太可能有像2008-2009年那樣的表現。他說:「中國現在有相當多公司舉步維艱。」

預計中國今年仍將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強勁的一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1%。中國第一季度經濟萎縮了6.8%。預計美國、德國和日本今年將收縮5%以上。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任何幅度的增長都可能帶來重大影響。中國購買大豆正在使美國農民獲益,儘管總購買量尚未達到美中貿易協議承諾的規模。今年前四個月,愛爾蘭對華豬肉出口同比增長80%,當時中國正在應對豬流感疫情。

不過經濟學家表示,總的來說,中國需求提供的動力沒有上一次衰退期間那麼強勁。一些國家受到的衝擊如此嚴重,就連中國的旺盛需求也無法令其脫離困境。

2008年,中國推出規模達5,860億美元(約台幣1.72兆元)的一籃子刺激計劃,相當於該國當時經濟產出約13%。隨之而來的是借貸的繁榮。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了9.7%,2009年增長了9.4%。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中國經濟,消費力也不如以往(AP)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中國經濟,消費力也不如以往(AP)

其大部分支出用到了公路、機場和住宅等基礎設施上,推動了中國對鐵礦石等進口原材料的需求。澳洲是主要受益者之一,2008年該國經濟增長了3.7%,2009年增長了1.9%。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新冠病毒發源地禍不單行:湖北疫情才剛緩解,入夏暴雨又引發長江水患 更多文章

澳洲一位採礦業高層稱,今年與中國客戶簽訂的年度鐵礦石供應合約超過了2019年同期水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需求從巴西轉移至澳洲,巴西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更大的另一個鐵礦石供應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