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美軍B-21戰力:新款匿蹤戰略轟炸機威脅中國空防 但不見得會用在台海衝突

2022年12月2日,美軍新世代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B-21 Raider)正式問世(AP)

美軍新一代B-21「突襲者」(Raider)遠程匿蹤轟炸機日前亮相,這是美國B-2「幽靈」 轟炸機自1993年正式服役近30年後、再有一款新型的戰略轟炸機面世。分析人士表示,美軍恢復轟炸機的發展代表其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地區,以反制中共勢力擴張,B-21可以在視距外打擊完關鍵節點就返航,令對手無法查證「兇手」是誰,藉此產生強大的嚇阻效果。此外,B-21雖然對中國空防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但台灣若期盼這種新型遠程匿蹤戰略轟炸機一定會用在台海衝突,則可能有點過度樂觀。

美國國防部上週五揭開了B-21「突襲者」遠程匿蹤戰略轟炸機的神秘面紗,雖然五角大廈並未公佈B-21的詳細數據,但一般預料,在B-2「幽靈」匿蹤轟炸機基礎之上改進的B-21,將會有比B-2更好的匿蹤性能與雷達搜索能力,飛行航程也更遠,同時必然納入先進的人工智慧,是美國進行全球打擊的利器。

B-21單價約為7億5300萬美元,美國空軍計劃採購100架,目前有6架原型機在組裝和測試,預計2023年首飛,2026至2027年開始服役。

華爾街日報12月5日報導說,這款轟炸機是美國核威懾力量1萬億美元升級計劃的第一部分,該計劃還將包括新的核潛艇和陸基導彈,旨在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核力量。

戰略重心轉移

分析人士說,美國空軍目前共計有76架B-52、62架B-1B及21架B-2三種型號的戰略轟炸機,合計約177架。但B-52很老舊,B-1的零件短缺、妥善率很低,B-2匿蹤轟炸機的成本又很高昂,因此,在成本與性能的考量下,「B-21」的研發案迅速通過並且加速執行,期間歷經歐巴馬、川普和拜登三任總統,也可以看出全球權力格局的改變,以及美中關係的變化,以緻美國把戰略重心從中東拉回到印太地區。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秘書長常漢青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未來面對的威脅已不再是反恐戰爭,戰爭型態也不再是傳統大規模、無差別、地毯式與毀滅性對敵轟炸,取而代之的是與俄羅斯及中國之間的核武大國競爭,因此縱深、遠程精準打擊成為核子戰略嚇阻的核心。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秘書長(照片來源:常漢青提供)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秘書長(照片來源:常漢青提供)

常漢青說:「B-21可以一次做更深遠更大量的攻擊,所以它的戰略和基本上還是著重於對敵人機動的戰略指揮中心還有核心的基礎設施,還有軍隊的集結區以及彈藥庫後勤工廠、武器製造工廠的軍事設施,這應該是未來B-21戰略轟炸機裡面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核心。」

打擊關鍵節點

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學會研究員王信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很多台灣媒體都特別強調B-21在台海的效能,但如果轟炸機這麼容易就被使用,為何美軍現役的B-1、B-2或B-52轟炸機都沒有飛到俄羅斯的上空,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關鍵還是在於美國本身的戰略考量:它願不願意介入這場戰爭。一但台海出動B-21就代表美中衝突白熱化,將會是一個毀滅性的後果,所以B-21還是以嚇阻作用為主。 (相關報導: 美軍新世代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問世!匿蹤、電子、推進能力大幅提升,一架造價逾230億元 更多文章

他說:「我們從這次俄烏戰爭到現在,目前美軍沒有真正具體的出過手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期盼說將來這個武器一定會用在台海,我覺得這個有點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