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大概是中國網絡中被鄙視、被嘲笑和被痛罵最多的人之一,但是他大概沒有想到這些鄙視、嘲笑和痛罵會來自「愛國陣營」。因為主張對印度「高舉人道主義大旗對國家有利」,他被罵為「外國舔狗」。
印度疫情肆虐,死亡人數激增。中央政法委新聞網站官微發表兩張對照圖,標題為「中國點火 vs 印度點火」,前者為航天器火箭發射,後者是焚燒死者屍體。其冷血和陰暗令網民憤怒,圖片很快被刪除。
《環球時報》的作者、復旦大學教授沈逸不以為然,他在微博表示,「這圖挺好的。別誤會,人道主義,命運共同體都是要的,同樣的,印度這種妖豔賤貨做派引起的脾氣也是要有的。至於聖母婊,要刷情懷就請去印度燒柴。」在另一條微博中,他說得更露骨:「讓印度安心的多死點。」
針對沈逸上述發言,胡錫進在微博進行了「商榷」。他說,普通中國人當然沒必要做「聖母婊」,但是官方機構的賬號應當在這個時候高舉人道主義大旗,表達對印度的同情,將中國社會牢牢置於道義的高地上。
胡錫進保持了他的一貫立場:普通中國人可以不人道--僅僅人道表達就被稱為「聖母婊」--但是高舉人道主義大旗對國家有利。但是,這一次「愛國」網民再也不能忍受他的兩面派。
微博網民「無為大爺」說,「今天特別鄙視胡錫進,干啥啥不行,和稀泥第一名。」微博網民「徐記觀察」說,「胡錫進,除了罵罵方方激活了他文人相輕的技能,在推特裡紳士地和美國基金會談笑風生幾下,之後的活就不想干了。」微博網民「馬上評」說,「一個人正不正,就要看他在關鍵問題上的立場!越來越討厭胡錫進這樣的人,看他在對待方方、計劃生育等大事上的態度,胡錫進這種人比敵人更加有害!」
網民對胡錫進的抨擊,讓人想到半個世紀前姚文元的批判文章《評反革命兩面派周揚》。二者的危險程度不同,但是內在邏輯一致。

「一個典型的反革命兩面派」
周揚曾任中宣部副部長,他在「文革」前夕總結自己跟隨毛主席批判文藝界人士的五大戰功:1951年批判電影《武訓傳》,1954年批判《紅樓夢研究》,1955年批判胡風,1957年批判丁玲、馮雪峰,六十年代批判田漢、夏衍、陽翰笙。每一場戰功的背後,都是多少同行的羞辱、折磨和家破人亡。他就是一個文藝界的打手。
1949年,歷史已經做過一次選擇。留在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中,絕大多數是讚賞中共的,甚至撰寫詩文激情謳歌。但是,專制政府需要敵人,也需要消滅知識分子精神。因此,他們迎來了一場又一場改造運動。
大家可能會對身為教授的沈逸的粗鄙言論感到驚訝。其實,語言粗鄙化也是知識分子改造的一部分。作家楊絳以《洗澡》為題寫了一部知識分子改造小說,專門說到語言問題,她借其中人物說:「難聽著呢!叫什麼『脫褲子,割尾巴!』女教師也叫她們脫褲子!?」
一批又一批知識分子被消滅之後,不出所料地,周揚迎來了射向他自己的毒箭。
姚文元在批判文章中寫道,「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像大海的怒濤一樣,猛烈地沖刷著那些陰暗的毒蛇的巢穴」。 (相關報導: 中國官媒貼射火箭對比印度燒屍體圖挨批 環時總編:不應該這樣博流量 | 更多文章 )
「那些陰暗的毒蛇的巢穴」,就是指隱藏在內部的「比敵人更加有害」的「兩面派」。姚文元說,「周揚是一個典型的反革命兩面派。他一貫用兩面派手段隱藏自己的反革命政治面目,篡改歷史,蒙混過關,打著紅旗反紅旗,進行了各種罪惡活動。他是我們現在和今後識別反革命兩面派的一個很好的反面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