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新工作,為何公司要求寫社群軟體帳號?內行人解析背後1目的,這款動態是大忌

作者提醒網路時代,一言一行都會被有心人留意和關注,記錄和展示著一個人的細微之處。(示意圖/取自Unsplash)

一位在獵頭公司管理層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如今越來越喜歡透過社交軟體來評估一個候選人的真實情況。大家會特別留意候選人的微信朋友圈,以此來刻畫候選人一個基本的畫像。

我當時很好奇,問道:「朋友圈能看出什麼來?」

這位獵頭朋友神秘一笑,說:「透過發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是沉穩還是浮躁,興趣愛好有哪些,喜歡關注什麼話題,對什麼樣的公眾號內容有興趣。這些資訊都是我們評估一個候選人的重要參考。」

我越發好奇了,我怎麼說也招聘過不少外貿人員,我怎麼就不知道透過這種方法能看出這麼多東西來?他嘲笑我是外行的同時,給我講了一個案例。

這位獵頭朋友的公司受一個客戶委託,物色一位外貿業務總監,待遇是百萬元年薪外加福利和績效獎金。外貿業務總監需要對德國零售市場非常熟悉,熟悉工具行業更好。如果薪酬方面不滿意,還可以適當放寬。於是我這位獵頭朋友開始在公司的資料庫和自己的人脈圈裡尋找,最終鎖定了兩位比較合適的候選人。

第一位,女性,三十歲,畢業於廣東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一家小貿易公司服務了七年,沒有跳槽經驗,非常穩定,帶領十個人的業務團隊,年銷售額大約是兩百七十多萬美元,其中德國市場占比接近五○%。產品以文具為主,也有一些禮品、工具和園林用品的業務。

第二位,女性,三十三歲,「985」院校本科畢業,在英國拿到了研究生學歷,在一家中型貿易公司服務了五年,總的工作經驗有九年,目前是這家公司的銷售副總,做手工工具和電動工具,有穩定的供應鏈,專攻德國市場,服務過德國三大零售超市和眾多德語區的建材類和工具類客戶。德國市場的團隊業績大約是六百萬美元,並且五年來,每年保持著三○%以上的增長率。

從學歷、工作經歷、專業符合程度、管理能力、區域市場匹配度來衡量,第二位候選人都更加出色。也就是說,她或許是更加合適的業務總監人選。

但我知道,獵頭跟我說這個案例,肯定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麼簡單,後面一定有「但是」在等著我。

只聽他說:「但是,我認真觀察了兩個人的朋友圈,果斷放棄了第二位候選人,直接推薦了第一位候選人給客戶,後來這位候選人順利通過面試,如今已經入職了。」

我很詫異,朋友圈的內容還能如此影響一個人的職業!這似乎也太武斷了。

他知道我不信,於是打開手機給我看。只見第一位候選人,頭像是自己孩子的照片,微信簽名一欄是一句口號:「做最好的自己!」下滑看她的朋友圈,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不是轉發公司老闆的口號,就是發幾張開會學習的照片,評論一般都是「王總威武!」「大家都要加油!」之類的話。

「這還是合格的候選人?這種拍馬屁的內容能說明什麼呢?我隨時能編出一百條不重樣的。你們是大獵頭,赫赫有名的五百大企業,對於候選人的要求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低了?」我嘲笑道。

「別急,你再看看另一位的。」他毫不介意我的懷疑,還是一臉嬉皮笑臉。 (相關報導: 她到台積電實習一個月,決定休學重考!過來人曝學生實習的3大好處,早點認清自己要什麼 更多文章

另一位候選人的朋友圈可就豐富多了。頭像是一張風景照,微信簽名是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詩。她當天發的一張照片是在高級酒店吃大餐,圖片精修過,非常精緻,透過圖片都能感覺到食物的美味。前一天發的是拜倫的幾句詩,配著英國鄉村的照片,十分文藝且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