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持外交工作的中國前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委員錢其琛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
中國官方新華社公布,錢其琛5月9日深夜在北京逝世,但沒有說明具體病因。葬禮安排目前仍待公布。
錢其琛主持了中國與前蘇聯關係正常化、與印尼復交、與新加坡建交等工作,後來先後主持籌備香港主權移交與澳門治權移交工作,與英國、葡萄牙外交官談判具體安排。
新華社與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唁電稱呼錢其琛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外交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對於錢其琛離世,香港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何俊仁接受BBC採訪時評價說,錢其琛的形像很好,聰明得體,政策立場明確且強硬,但不至讓人感到冒犯。
前香港總督衛奕信男爵(Baron Wilson of Tillyorn;魏德巍)對星期四(5月11日)出版的英文《南華早報》說:「很遺憾得悉錢先生的死訊,他是一位非常好的外長。」
從地下黨、共青團到駐蘇聯使館
錢其琛1928年1月5日在天津出生,祖籍江蘇嘉定,但後來在中共建政後改劃予上海。1942年錢其琛加入中共,從事地下工作,後來加入當時仍在上海發行的 《大公報》 報社。
1949年中共建政後,錢其琛進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系統,歷任上海三區共青團區委書記,1953年調至團中央辦公廳,翌年保送蘇聯共青團中央團校進修,一年後開始進入中國外交系統,在中國駐蘇聯大使館任職。
錢其琛在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遭下放勞動,1972年復職外交部,先後派駐蘇聯與幾內亞,1976年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因1982年有關中蘇緊張關係的一番談話,錢其琛被視為中國外交部首位新聞發言人。

江澤民手下的「外交教父」
香港與台灣媒體星期四報道錢其琛死訊時,紛紛提到其「外交教父」稱號。
錢其琛1982年4月出任副外長,1988年4月起接替吳學謙擔任外交部長,至1998年方卸任外長,期間又先後兼任過國務院國務委員與副總理,至2003年3月才真正退休。
由此,錢其琛先後在鄧小平和江澤民兩任中共最高領導人之下工作,也即先後服務過趙紫陽、李鵬兩任國務院總理。但他10年的外長生涯基本上是在江李體制內度過。
熟練俄語和英語的錢其琛1982年開始主持中蘇關係正常化與解決邊界糾紛工作,蘇聯倒台後轉而與俄羅斯聯邦打交道。1989年2月以中國特使身份出席日本昭和天皇葬禮時與印尼總統蘇哈托會晤,並促成中國與印尼恢復邦交,是為「葬禮外交」。
此外,錢其琛見證中國於當年年初與越南達成從柬埔寨撤軍協議,中國則停止資助與越南對抗的原紅色高棉(赤柬游擊隊)政權。然而也有意見認為,中共始終要為支持搞血腥屠殺的紅色高棉負責,錢其琛是成功地做了粉飾太平的工作。
同年6月,六四事件爆發,國際社會不滿北京當局血腥鎮壓學運,錢其琛急需緩解中共政權被孤立的局面。1990至1992年間,錢其琛先後促成中國與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汶萊、以色列、韓國和南非建交,其中又秘密訪問朝鮮,確定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諒解中韓建交。
他也成為1991年首位出席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東盟;亞細安)外長會議的中國外長。新加坡於1967年牽頭成立東盟本來旨在合作對抗馬共等東南亞共產主義活動,錢其琛出席東盟外長會議為中國與東盟合作邁出了重要一步。





接收港澳
隨著中國與英國、葡萄牙先後達成1997年交還香港主權與1999年澳門治權,錢其琛先後於1996年與1998年出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但他在此之前就已參與到談判工作中。
《大公報》微信公眾號「晨讀香江」的文章讚揚錢其琛在後過渡期的談判中對英方「絶不妥協」,並針對當時香港總督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推出立法局擴大直選等政改方案,指控英國圖謀不軌。
文章說 :「錢其琛屢屢揭穿英方破壞香港回歸前後政制銜接的企圖,回歸最後關頭另起爐灶,1996年3月,香港特區籌委會正式決定成立特區臨時立法會。」



錢其琛卸任外長後繼續擔任副總理,期間先後發表過引起香港民主派及其支持者不滿的言論。這包括在2001年 表態支持首任行政長官東董建華連任 ,以及在2002年針對香港《基本法》第23條所規定的國家安全法立法安排, 批評對國安法感到憂慮的人「心中有鬼」 。
結果,2003年7月1日,港府國安立法草案引發50萬人上街遊行,草案被撤回, 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下台 ,而董建華本人在2005年3月「 腳疼下台 」。

台灣與「錢七條」
就在錢其琛主持收回香港事宜期間,他在1995年發佈了《香港涉台問題基本原則與政策》,這七條規範台港兩地人文政治交往與台灣機關駐港人員等的七條政策條文自此被稱為「錢七條」。
台灣媒體紛紛注意到,錢其琛退任副總理後編著了《外交十記》回憶錄,當中還談到了兩件涉台事件。
其一是1995年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錢其琛寫道,美方宣佈此消息前一個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才向他承諾過不會讓李登輝訪美,因此最終結果讓他感到「震驚」,而中美雙方的高層往來也一度停擺。
其二是台灣向法國採購拉法葉艦與幻影戰鬥機一事。錢其琛形容那是一場「鬥爭」,北京指示中國駐法使館與巴黎當局交涉,但沒能改變發方決定。只是錢其琛也許不會想到,這起軍售後來 演變成一起貪污腐敗案件 。
圖片版權屬各通訊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