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誰來保護孩子?

台中市7歲男童學柔道時,遭教練及學長重摔20多次昏迷性命垂危。何姓教練遭羈押禁見。(圖/取自GOOGLE街景)

我很難過。因為看到一則台灣新聞,關於一名兒童學習柔道,卻被多次過肩摔導致重傷的新聞。

看到新聞我想到德國一個十年前的電視廣告。內容主要在講,當現實生活中有暴力吸毒色情或戀童傾向的人到你家按門鈴,說要找你的孩子,你肯定會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進門。如此這般,你又豈可不關注網路暴力色情的問題與孩子的網路使用安全議題?

為什麼台灣的這則兒童學習柔道受傷的新聞會讓我想到這個廣告?

因為看來這個廣告有個大盲點:誰說只有很明顯有暴力色情等傾向的人才是有可能造成孩子傷害的人?兒童可能受到的危害也是有可能來自看起來人模人樣,衣冠筆挺,看來有權威也有專業的人。

那怎麼辦?

以台灣的這個讓人難過的新聞來看,至少有四大面向值得思考:

1、政府與相關單位失職。為什麼一個沒有教練資格的人可以從事多年相關教學,尤其還教特別需要受到保護的未成年人?難道沒有關於到底誰能從事(兒少)教育與訓練工作(不僅僅柔道)的規定?若是有規定,是否執行上沒有確實?

2、教育訓練場所的失職。為什麼聘用不符合資格的師資?為什麼多年來沒有發現師資的不適任?

3、面對權威沒有說“不”的勇氣。新聞說該名兒童多次在練習中表達身體不適,並且多次說不要。他在面對教練的權威與極端訓練時,有說“不”的勇氣。但是在場的大人們並沒有。就算教練是有專業有名有權威的,不代表他就是對的,更不代表他是不容被質疑的。會柔道的教練不見得會教,有專業的不代表做什麼都是對的。當面對權威,當看到那個孩子在為他身體的痛掙扎、在努力求生,在場的人卻因為教練認為孩子是裝的,不敢更進一步的質疑或行動,這是一個社會系統性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那個被狂摔的孩子該有多絕望?

尤其當其他孩子看到就算那個受傷的孩子明確表達“不要”了,卻沒有大人敢多說話更遑論採取行動幫助他,那他們該怎麼之後有勇氣在面對可能危險或傷害時說“不”,尤其那個傷害他們的人可能是有頭有臉、有權威有專業或是有背景的人。

4、孩子(晚輩)與他們的想法不被同等尊重與正視。該則新聞裡說,那名受傷的兒童多此表達不舒服並說不要了,教練卻覺他是裝的,完全不理他說的。孩子或晚輩與他們的想法不被同等的尊重與重視也是一個社會系統性的問題。

我記得常聽到台灣有一句話叫“小朋友有耳朵沒有嘴巴。”意味著,孩子我要你服從,不是要你表達你的意見。更意味著,就算你講了,也沒意義。這導致了孩子與他們的想法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同等的尊重與正視。

這點更讓孩子更難說“不”,因為他們會覺得,就算說了也沒有用。

當大人們都不尊重正視孩子的想法,那一直跟孩子說“面對可能危險要說‘不’”,就也只是空談,誰信?

這則兒童學柔道受重傷的新聞讓我真的非常非常難過。

因為整件事裡唯一努力做好做對的人就只有那個受重傷的孩子。

他都說“不”了,他都表示痛了,卻因政府與相關單位失職,教育與訓練場所的失職,在場人士沒有對權威說“不”並採取行動的勇氣,且該名教練對孩子的表示異議完全的漠視,讓這個孩子成了整件事裡受傷最重的人。

他還得為讓自己活下去而努力。

他得有多絕望。

從上述幾點來看,這個孩子因學習柔道受重傷的事,不會只是單一事件。當然這件事裡所有該負責的人都該藉由司法審判來負責,但至少也同等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這樣的事件一直發生。我想至少下列各點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

政府該確實訂定執行教育與訓練等的相關規範;

教育場所該確實查驗教師的授教資格並定期與不定期確認師資的適任性;

父母在選擇教育訓練場所時也要多費心,貴的有名氣的不一定是好的;

面對危險或可能傷害要有說“不”的勇氣–不只孩子還有大人都該有這份勇氣,即使危險是來自於一個有權威有專業的人;

給予他人與其意見有同等的尊重與重視,即使對方是個孩子(晚輩)。 (相關報導: 柔道館事件》7歲童被重摔20次確定腦死!她一席話怒斥台灣社會亂象:男生不該無條件忍耐 更多文章

*作者為經濟研究員,長年在德國某經研院從事研究工作。即使離鄉多年還是很關心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喜歡發文分享對台德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察、看法與建議。更多文章請看「筆記女王的台德社會觀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