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制裁澳洲真的能夠「殺雞儆猴」嗎?最新統計數據攤開來看

2021年3月12日,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4國領導人以視訊方式進行「四方安全對話」,圖為澳洲總理莫里森(Quad)峰會(AP)

中國和澳洲的關係隨著一連串政治紛爭變得緊張,中方從去年開始針對澳洲不同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徵收保證金等懲罰性措施,至今已經差不多一年。BBC中文翻查過去一年兩國的貿易數字,發現雙邊貿易量大減,但許多澳洲出口商成功找到替代市場,確保出口量仍能保持平穩。

另一方面,中國為了填補減少澳洲進口後留下的缺口,改從其他國家採購,當中不少都是與澳洲友好的國家,更不乏「五眼聯盟」的成員。

例如,中國對澳洲的大麥加徵關稅後,改為大量從加拿大購買大麥。加拿大政府的數字顯示去年七月今年3月期間,中國從加拿大進口大麥的價值增加了五倍。加拿大與澳洲都是「五眼聯盟」的成員,多次就香港、新疆等議題批評北京政府,令加中關係緊張。

澳大利亞紅酒最大的海外市場在中國,但中國對澳洲的進口貨開徵關稅,令兩國紅酒貿易大跌。
Getty Images 紅酒最大的海外市場在中國,但中國對澳洲的進口貨開徵關稅,令兩國紅酒貿易大跌。

澳洲方面,即使出口到中國的大麥數量減少,整體出口量仍然保持平穩,主要是因為將原本預計出售到中國的大麥轉售到其他國家,抵銷了失去中國市場的影響。除了大麥,中國還針對澳洲出口的牛肉、煤炭、棉花等貨物採取懲罰性措施,但影響同樣輕微。

除了澳洲,中國也針對美國大豆、台灣鳳梨等進行抵制行動。但分析人士形容,中國針對澳洲貨品的貿易抵制行動是「十分失敗」,對其他國家也不會有「殺雞儆猴」的效果。

替代市場

中國和澳洲在2015年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豁免雙方進出口的關稅。但兩國關係近年變差,澳洲多次批評北京政府處理香港示威浪潮、新疆人權議題的手法,又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就新冠肺炎疫情進行獨立調查,引起中方不滿,貿易摩擦接踵而來。

中國對澳洲進口的大麥實施關稅,令澳洲出口到中國的大麥數量急跌,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量上升,令總出口量比實施關稅前還要多。
Reuters 中國對澳洲進口的大麥實施關稅,令澳洲出口到中國的大麥數量急跌,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量上升,令總出口量比實施關稅前還要多。

中國和澳洲這輪貿易角力始於去年5月,中國商務部以抗衡澳洲政府對國內農民的補貼為由,向澳洲進口的大麥徵收6.9%的「反補貼稅率」。

受措施影響,澳洲向中國出口的大麥以美元計算, 從去年4月的約值1.3億,在一個月內減半至6400萬美元,當月向全球大麥總出口量更下跌至原本的40%,但之後慢慢回升,到今年2月總出口量回升至價值約1.9億美元的大麥,比中國實施關稅前還要多。

其他被中國加徵進口關稅的貨品也有類似的情況。例如去年10月有報道指中國的棉廠被要求停止採購澳洲棉花,中國進口澳洲棉花的數量隨即從10月高峰、價值約3400萬美元,下跌至今年1月的約64萬美元。

但澳洲外交與貿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的數字顯示,雖然整體出口量在10至1月有所下跌,至2月已經回升。其中2月對印尼的棉花出口量比1月上升五倍。

越南取代中國成為澳洲棉花最大買家. 澳洲棉花出口總量,差不多回復至10月中國據報要求本地廠商停止採購澳洲棉花前的水平。.  一美元約合0.77澳元.

除了棉花和大麥,中國當局據報去年也針對澳洲牛肉採取措施,暫停從四家澳洲牛肉生產商進口牛肉,令澳洲出口到中國的牛肉價值從5月的1.8億美元,下跌至今年1月時最低的約7200萬美元,但至2月時已經回升至約9850萬美元。

澳洲去年牛肉整體出口的數字不斷下降,但這是因為當地畜牧業受旱災影響,影響牛群數量。而翻查澳洲政府提供的數字,澳洲對日本、韓國和美國等主要出口市場也出現類似下跌。 (相關報導: 習近平博鰲論壇開幕談話:暗批「個別國家」新冷戰思維,不可「動輒對他國頤指氣使」 更多文章

煤炭也是受影響的其中一種貨物,中國政府據報去年10月要求進口商不要購買澳洲煤炭,令澳洲出口到中國的煤炭量,從去年5月約值11億美元的高峰,下跌到2月份的2200萬美元,但向日本、印度和韓國的出口量就增加,令總出口量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