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列車出事至今,已有不少精闢之評論,本不想狗尾續貂,不過,個人以為這個問題其實與台灣民主的特質有關。現代民主本就離不開公關,這是避無可避的現實,但民主如果只剩下公關,那民主就是各種災難的來源。這正是台灣當前的一個大問題,太魯閣號出事,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已。
想想以下幾個概念:社會觀感、聲量、粉絲、好感度、支持度等等,哪一樣不是政治人物追求的標的,也代表公關民主的特色。我所謂的公關民主是指公關思維模式成了政治精英階層的思維習慣,在這種思維模式之下,民主與國家發展脫節,成了公關遊戲而已。公關思維模式有六大鐵律,台灣無一不缺。
所有問題都是公關問題
公關思維第一鐵律,所有的問題都被化約為公關問題。普悠瑪事故、太魯閣事故不是工安問題,而是公關問題,他們只想讓事件趕快落幕,而不是思考如何強化台鐵行車安全。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不是檢疫問題,而是公關問題,於是他們第一想到的是補償以及尋找其他出口,而不是針對檢疫問題來改進;王立強共諜案不是國安問題,而是公關問題,儘管外行人都可以看出疑點重重,但政府還是假戲真做,甚至把向心夫婦依共諜罪嫌扣留在台灣。
台鐵公司在普悠瑪事故後,連續兩年招標進行網路行銷,並且由號稱1450始祖的春露公司得標,金額高達1549萬元,其目的是「在台鐵負評升高時,就會啟動快打小組,及時因應。」顯然,台鐵也中了公關民主之毒,其實,何止台鐵,連行政院都是小編當道,有事無事就出個梗圖。上行下效,整個政府成了公關政府。
所有問題都是短期問題
公關思維第二鐵律,所有問題都是短期問題。執政,不需要遠見,更不需要長遠規劃。只要問一下民眾他認為台灣20年後會如何,恐怕絕大多數人是心中茫然,不知從何說起。除此之外,民眾的記憶是短暫的,那一次工安事件不是隨著官員下台和公祭之後就結束了,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把每一個問題都當成短期的公關問題來處理,即足以化解危機,又何必做那些需要遠見與長期規劃的事。在此鐵律之下,長期性的原則問題也變成短期的公關問題,例如民進黨在野時可以反萊豬進口,主張保護大潭藻礁,現在則可以進口萊豬,也不管藻礁死活,因為這些都不是原則問題,而是一時一刻的公關問題,而其處理方式也是十足十的公關模式。

六分形象、三分關係、一分績效
公關思維第三鐵律,「六分形象,三分關係,一分績效」,簡言之,績效好,不如關係好,關係好又不如形象好。且看今日政治人物,不是剪綵、拜廟、婚喪喜慶,至於肯花心力在實事上的,少之又少,因為長官不重視,民眾看不到。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八年8000億的前膽預算,根本不需要周詳深入的評估,而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報告中,有關總體經濟效益的評估,竟只有兩頁A4紙的內容。這些錢到底有多少用到公關上,恐怕只有民進黨自己心知肚明了。太魯閣號事件後,蔡英文會在臉書中用梗圖擔心觸及率的下降,反映的正是她與幕僚的公關思維與心態了。 (相關報導: 陳振川觀點:政府組織改造不彰,太魯閣號事故慘痛敎訓不會停止 | 更多文章 )
金錢萬能
公關思維的第四鐵律是金錢萬能,所有公關問題,撒錢解決或許是最快速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平時,民進黨就撒下了利益網,包括金錢官職等各種利益,養網軍、控媒體、攏社運。至於出現問題,能補助就趕快喊補助。例如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農委會就立即說要補助,畢竟,有多少人會拒絕補助,而補助的錢是納稅錢,但納稅人並沒有感覺。在這個鐵律之下,民進黨培養了巨大的公關能量,這一點從王定宇身上可以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