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去世後,聯合國安理會為他默哀一分鐘,聯合國秘書長給予他高度評價。與此同時,國際媒體紛紛發出關於他生平、功過的文章,稱他為「一位實用主義者」、「中國最後一位改革者」以及「中國統治圈中獨一無二的人物」。
聯合國官網在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11月30日去世的當天刊登消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表示深切悲痛」。古特雷斯說,「江澤民堅定不移地倡導國際參與,中國取得的巨大經濟進步以及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其任期的標志性成就」。
古特雷斯在聲明中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江澤民的熱情和開放態度,以及我擔任葡萄牙總理期間與他展開的優異合作,確保了澳門的主權得以順利移交給中國。」
聯大第77屆會議主席克勒希(Csaba Kőrösi)也於11月30日在推特上發文,謹代表聯大向江澤民的家人以及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慰問。他寫道:「江主席是國際交往的堅定支持者。這讓中國在國內取得成功,並在聯合國贏得聲望。我很懷念他。」
安理會在11月30日舉行正式會議前,全體代表起立,為江澤民默哀一分鐘。
「他重視的是務實的經濟政策而非意識形態」
在江澤民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國際輿論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很多權威媒體發表訃聞,對這位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一生進行概括總結和評判。
德國《明鏡周刊》在11月30日以「中國最後一位改革者」為題發表訃聞,稱「江澤民是一位人們仍可以拿之開玩笑的政治家,他重視的是務實的經濟政策而非意識形態」。
這篇文章講述了江的生平,提到了他受過良好教育、健談、掌握三門外語(俄語、羅馬尼亞、英語),也很有音樂細胞,也講到他批評香港記者「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這個經典橋段。「特別是中國年輕人認為,江澤民是一位還可以不受懲罰地拿之開玩笑的政治人物,這和如今的總書記習近平形成對比。」
這篇《明鏡周刊》的文章也指出,江澤民當政期間的目標是經濟增長,意識形態也要為之服務,「他讓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的企業家精神在黨內有了一席之地,也是在遵循鄧小平『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格言」。「在這個意義上,江澤民是中國最後的改革者。」
CNN的訃聞表示,江澤民「為中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鋪平道路」,同時評述了其生平、功過。
文中援引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謝爾(Orville Schell)說:「他是中國領導人中為數不多的希望成為一位正常的國際領導人,而不是共產主義獨裁者的人。」
「他讓中國繁榮成為可能」
德國《時代周報》也於11月30日發表江澤民的訃聞,稱「他讓中國繁榮成為可能」。這篇文章同樣指出,這位前中共總書記被看作是「重要的經濟改革者,也一位氣氛大王(Spaßmacher)」。 (相關報導: 日台交流協會成立50周年》見證台灣國際地位提升 泉裕泰:日台是無可取代的夥伴 | 更多文章 )
文章說,八九學運與當時民眾對經濟的不滿有很大關係,江在上台後的主要人物是建立社會穩定、確保中共權力穩固。「在政治上,中共領導層給予公民以前未知的個人自由,如旅行、掙錢、社會流動等。國家減少了對公民私人生活的干預,只要他們在政治上保持沉默。……與此同時,黨和國家逐漸為企業留出了空間,這使得中國城市私營企業的繁榮成為可能。這些都發生在江澤民的任期內,這就是為什麼他現在被認為是一個改革者。」